上海医疗系统里,第一个被抓的大佬会是谁?这个话题在海上已讨论许久,在年初北京田院士被抓后,上海某心内院士一度呼声很高。网传今年6月份反腐有阶段性总结,目前看来并非如此,反腐的决心和意志很强。其他省别说 ...
上海医疗系统里,第一个被抓的大佬会是谁?这个话题在海上已讨论许久,在年初北京田院士被抓后,上海某心内院士一度呼声很高。 网传今年6月份反腐有阶段性总结,目前看来并非如此,反腐的决心和意志很强。其他省别说院长了,省YJ局、WJW一把手都是连锅端,而上海风平浪静,6月份处理才到区一级。 换句话说,全国都在看爽文,上海网民心痒痒。终于,他来了:6月23日,同济医院院长程英升落马。 第一枪的合理性 从程院长履历看: 1、进步很快,96年硕士毕业(二医大,后交大医学院)在六院(交大附属)放射科工作,08年就去十院(同济附属)当副院长。硕士毕业12年,做到三甲副院长,走完大多数医学博士一辈子都走不完的路; 2、学历根正苗红交大系,工作在交大系与同济系轮换,福缘深厚。在六院(交大系)期间读了交大的博士、博后,08年博后刚出站,就马不停蹄去同济系十院当副院长,12年又回六院的东院+南院担任院长。21年底去同济医院任院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3、管理业绩好,大规模建设+提升收入,权利寻租空间大:根据公开资料,程院长擅长做增量,通过大规模建设、引进人才,提高医院收入与科研水平,管理业绩很优秀。 三家医院均涉及大规模建设,工程一响,黄金万两。尤其程院长出身影像学:他在十院/六院均兼任影像科主任,在同济主抓大影像医学中心与急诊中心。影像、急诊,懂的都懂这几个字背后的分量。 影像中心动辄过亿采购,建1个大急诊中心轻松>10亿,程院长成为医药反腐的上海第一枪,很合理。
程院长:不,我不想你啊,不要过来啊...;
管理的核心是绩效,医院系统何去何从? 从采访中可以看到,程院长已经触及医院管理的最根本:绩效与薪酬改革,在十院、六院、同济,都通过绩效改革,大大提高了医生积极性。
而程院长,仅从公开报道看,用更公平的绩效提高医生积极性,医生赚得多了,均次费用更低,实现了医保、医院、医生的三赢。 这再次印证了上一批文章泼咖啡事件分析-哪里有什么企业文化? 干得多、多发钱,这就是最好的企业文化。这位能谈彼得德鲁克的院长,管理逻辑一针见血:尊重客观规律、激发人才能动性。 医院何时摆脱财政负担的帽子? 尽管顶着耀眼光环,但从收支角度,同济医院面临不小压力,2020-2022年年均亏损2400万、1.21亿、6200万元(事业单位口径),收入更是从25.7亿下滑到24.2亿。 同济引进程院长的报道里,提到“希望复制六院经验,带领同济重回荣光”,确实从22年数据,六院虽仅1/3体量,却处于收>支的良好状态。 在各地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医院若持续成为财政负担,未来破产、关闭的新闻会不绝于耳,这对于医护从业者和病人,都是不利的。哪怕是上海-东方明珠的底子,负担医疗系统也有压力。 案例证明,只要提高医生积极性,消除蛀虫提高效率,医院可以扭转经营情况。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水平医院管理者,只是在当前局势下,有望出现一波管理型院长吗? 或许是时间不够,或许另有他故,程院长没能迎来带领同济经营翻转的那天。他的故事,戛然而止在2024年夏天。所有访谈中小越最欣赏这句: 也许在程院长的心里,留在六院、留在临港,更能获得平静吧。别忘记儿时的梦,纵有广厦千万,一屋足以安身。吹吹风、看看海的快乐,渐行渐远。 来源:越学习越贫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