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同济大学纪委及上海市虹口区纪委监委联合发布重磅消息:上海市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程英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现正面临同济大学纪委与上海市虹口区监委的联合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对于医疗领域而言,这 ...
6月24日,同济大学纪委及上海市虹口区纪委监委联合发布重磅消息:上海市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程英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现正面临同济大学纪委与上海市虹口区监委的联合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对于医疗领域而言,这只是六月近20位落马公卫系统领导的其中一例。近期,类似案件的通报不可为不密集:
与此同步进行的,还有企业端各种形式的监管稽查。 近期,不少上市公司发布补缴税款公告,税务问题密集被查,引发猜测和恐慌,甚至国家税务总局都要出面回应:“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 此外,随着反垄断、招投标、虚开发票等违法违规案件的持续曝光,不难看出,作为监管重点关注行业,企业的一切不合规行为,都正在被“组合拳”全面围剿。 警钟长鸣。 一个月内,近20位医疗系统领导被查 公开资料显示,程英升现年58岁,安徽省合肥市人。医学硕士、工学博士、工商管理学博士后。 1993年,程英升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攻读影像医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是非血管、血管介入放射学和消化系统影像诊断学,1996年毕业后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放射科工作,是国内著名放射科专家。 程英升的职业生涯中,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奉贤区中心医院)院长、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党委常务副书记以及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影像医学中心主任。2021年底,他被任命为上海市同济医院院长。 在任期间,程英升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和媒体采访,上个月还多次参与公开活动。 5月16日,他出席了2024上海数字创新大会,并发表了关于同济医院数字化转型的演讲;5月18日,同济医院117周年校庆期间,程英升也出席并致辞。 据医趋势查询,目前,程英升的简历已从上海同济医院官网撤下。 据不完全统计,6月还未结束,就有近20位医药卫生系统干部、医院院长书记被带走调查,其中不乏多位厅级干部。 6月1日,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原党组书记、主任王天宇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6月3日,宁夏吴忠市人民医院原院长罗向红等至少5名医疗系统干部落马。6月19日,海南省公布了11起医药腐败案件,涉及多位医疗系统干部。 5月27日发布的《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再次强调:聚焦“名院”“名医”等医疗机构的“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人员管理是这轮医疗反腐的主要路线。 除此之外,在本月内,中纪委接连发文,三次“点名”医药腐败,形成持续高压态势。 瞄准逃税漏税,倒查30年? 反腐高压笼罩医疗系统上空,税务问题也成为近来企业“闻之色变”的一个话题。 6月22日,科兴制药发布公告称,国家税务总局济南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对公司2021-2022年的涉税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科兴制药2021年共需缴纳2131.11万元税款,其中包含2021年企业所得税1548.77万元,需缴纳滞纳金582.34万元。 2023年财报显示,科兴制药营业收入为12.59亿元,同比-4.32%,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1.9亿元。尽管2024年一季度营业收入有所增长,达到3.61亿元,但税务问题仍是不小的压力。 对于此次处罚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科兴制药称将影响公司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公司管理层将持续续加强公司税务管理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科兴非彼科兴”。科兴制药与研究新冠疫苗的北京科兴中维并非同一家公司,且两者既无股权关系,也无关联关系。 官网资料显示,科兴制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89年成立的深圳科兴,1997年山东科兴(现科兴制药)成立,2019年公司改制为“科兴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科创板上市,主营业务是重组蛋白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覆盖抗病毒、肿瘤与免疫、血液、消化、退行性疾病等治疗领域。 观察企业财报不难发现,自2019年以来,科兴制药扣非净利润不断下滑,2022年开始亏损,2023年进一步扩大。2021年是其最后一个盈利的年度,也是本次需要补税的年份。 科兴制药近五年财务数据 以小见大,这只是近期税务稽查的一个缩影,风暴不仅仅笼罩在医药行业上空。 今年以来,联建光电、博汇股份、维维股份、顺灏股份、北大医药、藏格矿业、华林证券等多家上市公司因不同原因涉及补缴税费,涉及金额从数亿到数千万不等。其中,博汇股份因需补缴近5亿元消费税,于6月13日宣布停产。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受监管制约,不得不披露重要经营信息。有行业人士认为,税务风暴席卷,其实大量未上市企业才是重灾区。一位被要求补缴五年税款的企业负责人告诉医趋势,“补缴税款加滞纳金累计,已经远远超出企业目前的支付能力范围。” 企业密集被查像是一个信号,引发人们关于税务系统“倒查”的猜测和恐慌。 6月18日,国家税务总局对于该声音予以回应:税务部门没有组织开展全国性、行业性、集中性的税务检查,更没有倒查20年、30年的安排。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近期反映的有关查税补税,有的是对企业以前年度欠税按程序进行催缴,有的是对企业存在的税收政策适用风险按程序予以提示告知,均属税务部门例行的依法依规正常履职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长期关注财政资金管理,此前在2014—2018年,担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18—2023年,担任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党组书记,曾主导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DRG/DIP医保支付改革的推进工作。 虚开发票、反垄断、招投标...... 医药违规将无处遁行 医药行业作为民生的重要领域,在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受到了多部门的重点关注。 6月11日,新华社公开了一起医药领域的特大虚开增值税发票案。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公安局民警在工作中发现,30多家公司在没有业务往来的情况下,频繁给药品生产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专案组随后通过建立相关数据模型对涉案公司进行全维度分析研判,查明实际涉案空壳公司多达1171家,涉案金额合计高达50亿元,32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公安部等14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对聚焦虚开发票、虚假交易、虚设活动等形式违规套取资金用于实施不法行为,保持打击高压态势。 可见,虚开发票,这个医药领域的“顽疾”,再次被列为严打对象。 此外,反垄断、招投标领域的监管焦点也始终高度关注在医药领域。 6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3)》显示,医药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占比最多,罚没金额达到17.02亿元。此外,军队系统也从去年8月开始,对物资服务采购项目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整肃,大量医药器械企业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程度较轻的2-3年内被禁止再参加采购,严重的则是终身禁入。 就像国家卫健委等14部门印发《关于印发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的指示: 加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治理力度,紧盯项目招采、目录编制、价格确定、项目申请、新药申报、回款结算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医药领域风险,聚焦虚开发票、虚假交易、虚设活动等形式违规套取资金用于实施不法行为,保持打击高压态势。 全链条、无缝隙、多部门联合、执行力度空前......在不可逆的趋势之下,正如德勤在《医疗行业的强监管形势解读及市场趋势》中强调,在当下医药强监管趋势下,医药企业迫切需要思考如何搭建或完善全面且有效的企业合规体系以实现合法合规的企业经营环境。 来源:MedTrend医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