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商战,6000万恐打水漂,复盘基蛋生物收购景川诊断

解读 鹏哥
2024-8-13 15:48 157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川越周期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阅读目录:一、案例回顾二、复盘三、经验教训总结:1、慎重同业竞争条款2、对于控股型的收购,整合深度很难控制3、是否设置高标准的对赌考核4、原管理层的交权困局一、案例回顾2020年7月基蛋生物控股景川诊断基蛋生 ...

 阅读目录:

一、案例回顾

二、复盘

三、经验教训总结:

1、慎重同业竞争条款

2、对于控股型的收购,整合深度很难控制

3、是否设置高标准的对赌考核

4、原管理层的交权困局

一、案例回顾

2020年7月基蛋生物控股景川诊断

基蛋生物收购了马全新、胡淑君等21名股东合计持有的景川诊断54.96%的股份,转让总价款6391.03万元

对赌条款:景川诊断2019-2021年扣非净利润目标分别为65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并且2020年、2021年自产凝血试剂销售收入同比增幅均不低于30%。如果对赌实现,基蛋生物应当履行收购剩余股份的承诺,按15-20倍市盈率收购管理层股东的全部或部分剩余股份。

2022年4月 景川勉强实现了业绩承诺

2019年-2021年,该公司分别实现扣非净利润789.85万、1,213.40万和1,768.77万。

2022年6月20日,景川要求基蛋回购:

景川发出《通知函》,要求基蛋收购 15.82% 股份。(但没按照协议约定收购价格及收购数量等关键信息,被基蛋生物抓住该小把柄日后反诉)。

一年时间,未谈妥:

期间基蛋提出了新的交易条件:15倍PE,分期+额外条件,收购该股份

但景川认为,基蛋没有诚意,改变收购时间、收购条件以及付款方式,所以没同意。

2023年7月,景川起诉:

景川的股东武汉众聚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基蛋按照20倍PE收购其持有的景川股15.82%。

基蛋随后反诉:认为景川发送的《通知函》,没明确转让价格,没按照协议通知具体情况等,构成对《补充协议》三次违反,丧失了要求基蛋收购其剩余股份的权利。(出这个主意的律师好“凶”,不过法院没支持)

2024年8月6日,景川一审胜诉:

一审判决基蛋向景川股东(武汉众聚成)支付股份收购款 4197万 元(折合15倍PE,而不是景川一开始要求的20倍); 基蛋的反诉请求不成立,不予支持。

2024年8月5日,暴力冲突:

基蛋生物高管带着十余名人员强闯景川办公场所,企图用暴力方式进入公司财务室。

2024年8月7日,景川停产+董事会拟大换血。

景川发布公告:因暴力闯入事件,暂停生产。

同期,景川的董事会也正在筹备9月的换届选举,拟换成全部基蛋人员,原景川管理层马全新、胡淑君夫妇不再担任董事。

二、复盘

2020年基蛋收购景川54.96%的股份,转让总价款6391.03万元,景川估值1.16亿,PS 1.66倍 ,PE13.6倍。但这是在2020年哦,收入7000+万,估值1个多亿,这价格并不贵,那个时候是资本泡沫时期,能谈到这个价格收购,属实有点捡便宜的感觉了,再晚半年都谈不下来。

2024年8月,一审判决的15.82%股份收购价为4197万元,估值2.65亿,PE15倍。时间来到2024年,收入1亿多,净利润预计1000万,估值2.65亿,只收15%而言,折合估值依然不算贵。

这个收购价格,在上市公司的收购体系里,还是蛮合理的。

然而,这四年,IVD行业经历了巨变,大家都过得不好,基蛋过的也不好。2020年7月的时候,基蛋股价曾升至22元,这也是近四年的高点,而现在的股价是7.76元,上市公司的股价打了3.5折。基蛋2023年业绩双杀,收入 13.69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4.85%;净利润 2.80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43.92%。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反悔当初的收购条件,

从精神上可以理解。

景川的2023年报未披露,只能看到年中报,2023年上半年收入同期下降2.92%,利润同期下降27.3%。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然而,景川在经过对赌期后,利润大幅度下滑,很难不让人怀疑当初利润实现的真实性。恐怕基蛋也是有同样的担忧。

这场并购闹剧还没结束,还有二审,还有董事会完全变更后的新进度。

大家对这个案例有过多次讨论:

“景川这个业绩对赌当初就不看好,没想到他还能实现,但确实没可持续性”

“基蛋是上市公司,不能不守信”

“以后收购企业,除了换财务和董秘,还得换保安队长”

“基蛋给人家终生竞业条款,结果自己违反同业竞争条款,非做个同类产品,给人家留下把柄。”

“当时干嘛约定后续股份收购条款,不约定不就好了”

(但是不约定可能也谈不下来这起收购吧,这可是个“捡漏”项目)

笔者认为:

本案中,基蛋可以根据他们当初的协议,对景川的凝血自研收入做专项审计,但因为原管理层完全不配合,这个审计也做不成。最后告上法院,不管二审结果怎么判,审计是否能发现业务猫腻、是否景川存在违约等,最终结果都是一场双输。

就算基蛋赢了,这个公司也很难再经营起来,之前6000多万等于打水漂,景川马全新夫妇大半辈子心血也就这样付诸东流,投资机构股东们都跑的早,他们最后留在自己手上的钱却只有小几千万,当初不卖的话,分红也够这个数了;要是景川股东继续赢了,哪怕收购尾款再打个折,基蛋还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钱也没了,业务也不好好干了,还落下个不诚信的名声。

(真心想劝双方还是坐下来和解聊聊吧,闹到这个份上,基蛋明显输更多啊)

三、经验教训总结

1、慎重同业竞争条款。

在本案中,基蛋自己能研发同类产品,且2年都走到获批了(获批都至少1年半),说明收购的时候已经在开发了,还依然和景川签署承诺不同业竞争条款。

我猜测,这恐怕是对景川创始人夫妇终生竞业的一个交换条款,如果当时不去交换这个条款,就不会留下这个把柄,毕竟这种终生竞业条款很少见。

2、对于控股型的收购,整合深度很难控制

景川控诉基蛋,没按协议帮他们卖到业绩指标,一个收入二三十亿的公司,几百万都卖不到,说明基蛋没诚意。

不管是不是没诚意,但是这个结果,我们看得出他们合作不紧密、整合也不充分,很大概率是收了就不管,导致基蛋后续连财务报表都要不到,还得带人抢财务室

现在基蛋又想通过董事会选举,把5个董事都换成基蛋的人。却又不收购景川股东剩余股份,准备继续二审上诉,期间还想着把原管理层赶出公司,这一举恐怕只会让矛盾更激烈,并不是很看好他们的未来,大概率前期投入的6000多万要成为学费了。

今年有生命科学赛道的上市公司——泰坦科技(688133)也做了几起【控股型】的收购,避开了承诺收购未来股份的难题。一方面是泰坦的强渠道协同性,让被控股方有信任的基础。例如被收购的子公司,被收购后收入都有了不错的提升,尤其在今年非常艰难的年景里。同时,也未约定要收购公司股东的剩余股份,而是希望这些子公司依托泰坦的渠道,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共同分享未来企业的成长价值。

同时,泰坦对业绩对赌的要求似乎并不高,(这一点本文作者并未求证,只是猜测),因为他们披露的公告里并未把具体对赌条件炫耀似的放出来,更何况被收购的企业还指望依托泰坦渠道销售更多,如果考核收入那就成了考核自己了。我们也可以关注下泰坦的收购在未来四年的走势。

接下来就探讨下要不要设置业绩对赌:

3、是否设置高标准的对赌考核?

对赌期后,被收购企业大概率是要面临业绩下降的。《华夏时报》记者曾经采访过基蛋生物的证劵工作人员,他表示,这份业绩承诺是景川生物自己做出的,而并非基蛋生物的要求。

首先这个对赌的难度很大,尤其凝血赛道的竞争激烈。2019-2021年考核景川扣非净利润目标分别为65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而再往前三年的景川实现的净利润为807.69、943.73、474.07万元。

那么到底要不要设置高标准的对赌?

1)如果是互补型收购,且买家对卖家在渠道上没什么帮助的。

那么就要靠对赌和激励机制保证管理层继续努力,但一定会承担该风险,对赌期结束,业绩直线下滑。除非能有一个强有力的整合团队早点介入。

2)如果是下游(如渠道型企业)对上游产品型公司的收购。设置【收入对赌】就显得不合理,因为卖方当初考虑出售,一定是因为渠道上弱点导致的收入偏低,还要用卖方的弱点要求卖方,那往往无法达成交易。但可以在产品线和研发新品上做一些对赌,比如某某产品研发完成并达到某参数(一定要量化,而不是约定“达到买方满意”这类虚拟字眼)。

4、原管理层的交权困局

本案例中,收购完成后,景川董事会成员5人,其中,基蛋生物3席,原管理层股东2席。基蛋生物董事长兼任景川诊断董事长;原创始人股东马某为总经理。

协议未约定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等核心岗位的选聘制度。且后续高管团队也未发生变更,还是原有团队。正因为这个漏洞,才发生了基蛋高管带人强闯景川财务室,只为审计报告的闹剧。

先不说控股型收购,即使全资收购的,也往往存在收购后原管理团队不交权的事情。过去常听闻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收购,因为鞭长莫及,或者收购之前没规划好整合团队,导致管理上出现问题,也经常会有财务报表要不到的情况。这在各国收购都算常见。

笔者听闻一个案例,是中国企业家在德国做的中小企业收购,很有代表性,收购方第一次接到卖方的收购邀约时,并不敢出手,考虑为没有足够的接收团队,后来买方先物色到了合适的当地CEO人选后,才当机立断完成了该项目的收购。全资收购后,也遭遇过原创始人拒绝交权、高管员工闹病假ba工等的波折,但他们派驻的CEO很给力,随后在当地人管理当地人的策略下,逐渐走向正轨。倘若当初这个中国企业不是这么敬畏并购,而是“先收了再说”的态度的话,事情就会走向另一个弯路。

有过一些收购经验的人员,在人员管理上往往会达成一个共识——不能有两套管理班子,原团队越早离开越好管理。员工给谁打工都是打工,但是原管理层的心态就未必如此了。在控股型的收购中,这件事变得尤其难因为不是收购的完整股份,很难让原管理团队迅速交权。要么买家直接不参与管理,只做一个上下游关系(如泰坦),只输出管理理念,但不插手日常运营;要么就在约定收购原团队剩余股份日之前,就要准备好来交接的人选,派驻在公司内逐渐接手各项工作,并且对派来的这个人的情商要求极高。基蛋和景川的问题就在于,想起来要去接手团队的时间太晚了,收购蜜月期的时候就要开始。一个成熟的并购,应该是先安排好整合团队,其次才是项目交割。

最后,玩笑性质的总结一下:并购不是有钱就能做,还得有学费铺路。

来源:川越周期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