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股权被冻结。在新冠当中赚了大钱的IVD企业,为何反而陷入困顿 ...

解读 鹏哥
2024-8-14 16:12 190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诊断科学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上周,也就是8月7日,华迈兴微又上了热搜。这次的原因,是深圳市坪山区法院发布了通知,将公司董事长李泉列入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并冻结股权,联合创始人司珂股权也被冻结。此时,距离华迈兴微因为放10个月超长假 ...

 上周,也就是8月7日,华迈兴微又上了热搜。

这次的原因,是深圳市坪山区法院发布了通知,将公司董事长李泉列入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并冻结股权,联合创始人司珂股权也被冻结。

此时,距离华迈兴微因为放10个月超长假而冲上热搜,刚刚过去九个月;而距离其入围深圳市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刚刚过去了十三个月

一家多年经营的IVD企业,为何坠落的如此之快

01 基本面

华迈兴微也不算年头很短的企业了,它成立于2014年底,距今也有十个年头。

其创始人李泉,也是在IVD行业超过二十年的老兵。

1999年,作为迈瑞的第108号员工,李泉开启了他的IVD职业生涯。

到了2005年,李泉加入了蓝韵医疗,主要负责蓝韵的IVD部门,包括化学发光、生化血球、微流控、POCT等。

接下来,就是2014年创立华迈兴微了。

在融资方面,华迈兴微也是顺风顺水

在2016年,华迈兴微获得来自元禾原点和中兴合创的天使轮融资,2017年获得达晨创投和凯盈资本的A轮融资,2018年获得银泰鸿康的A+轮融资,并于2019年获得来自国中创投的B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1.5个亿

在2021年1月和2023年3月,华迈兴微完成了最后两批未披露的战略融资,投资方均为大有资本。

而从产品布局来说,华迈兴微的产品线也比较丰富,共持有37个二类注册证,其中11个为设备证,1个质控品证,25个试剂盒证。大部分注册证是在20、21和22这三年获得,项目主要为甲功、炎症和心血管上

其产品也已经入驻了国内100多家医院机构

从整个的基本面来看,华迈兴微还是相当稳当的,融资节奏不错,切入的方向选择也是化学发光主要项目,菜单也比较全面。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都不像企业要经营不下去的样子。

也许,在去年十一月的放长假风波,会给我们带来答案。

当时,在放假通知中,华迈兴微公司是这样表述的,

“现因深圳华迈兴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址: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金沙社区金辉路16-1号A栋8楼)订单不足,导致公司经营困难,无法满足经营条件,经公司研究决定采取放假方式缓解经营压力,具体安排如下:”

问题就来了,对于一个产品刚刚上市,而且在疫情期间,常规检测被压制的很厉害,在那个时候并没有裁员,但是,在22年年底放开后,整体临床需求开始回暖复苏的当下,却因为订单不足而放长假变相裁员,甚至到今年,总经理被列入被执行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02 新冠惹得祸?

目前看来,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新冠带来的影响了。

但华迈兴微实际上并没有获得过新冠相关(抗原/抗体)的注册证,而就像我在上一节谈到的那样,在疫情期间,华迈兴微手上的这些有证产品,销售情况应该是不佳的,正常情况来说,是不会扩产和增人的,那自然也不会有放长假这档子事。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华迈兴微有没有参与到新冠检测的大浪当中来呢?

有的。

在2020年3月24日,创业邦发表了一篇题为《专注微流控+POCT+化学发光领域,华迈兴微凭借“即时诊断”技术抗疫》的原创文章。

在这篇文章当中,就谈到,在疫情爆发后,华迈兴微联合武汉病毒所等多家科研机构,研发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和抗体联检试剂卡,该产品在10分钟内即可快速出结果,并已获得欧盟CE认证,开始批量投入国外市场

把这些消息全部串起来,一个可能性就浮出了水面,华迈兴微在新冠疫情期间的时候,杀入了新冠检测赛道,并且扩大了其生产线,但是随着疫情这波大浪的结束,外来订单极速减少,所以导致其在去年十一月份,出现了长假门这样的事件。

这样整个逻辑就顺畅了,国内有很多IVD企业,比如达安,因为订单的大幅度下降,都在疫情后进行了大规模的裁员。

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长假门事件之所以会冲上热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是一种让员工自行辞职,不给赔偿补贴的行为艺术。

其次,这无法解释这一次的股权冻结和纳入被执行人。

按道理来说,如果在新冠疫情当中赚到了钱,那大可不必如此难看的逼人离开,而股权冻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股东涉嫌犯罪、股东欠债不还、股东违反公司章程等等。

而其控股子公司广西华迈兴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日子,似乎也并不好过,在今年四月份,就应为一笔40余万的租赁合同纠纷被列为被执行人,而且法定代表人也从李泉变为该子公司的另一位股东,廖化。

一切似乎都在说明一件事,华迈兴微没有在新冠疫情期间赚到钱,甚至有可能亏了不少

03 产能惹的祸?

这非常奇怪,毕竟,华迈兴微是在疫情第一时间就杀入了新冠检测市场,而且很快就获得CE证,按道理来说,这样的企业不太可能不在新冠疫情当中赚到钱。

问题可能出在产品上。

在创业邦的文章当中,是这样表述的,“该检测试剂盒中的微流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芯片采用封闭式的反应模式,整个反应在芯片内部完成,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交叉感染风险。”

微流控化学发光,华迈兴微的拳头技术,这个技术的生产成本和难度,是远高于胶体金的。

这也就是说,微流控化学发光产品,要想爬产能,所花费的时间,所需要投入的固定资产,是远高于胶体金产品的。

小样可以快速研发出来,但是起量的速度,要慢很多,这就带来两个问题。

第一个,等产能爬上来的时候,市场已经被其他产品占据了,要怎么打?而在像新冠这样比较极端的案例,整个市场就“啪”的一声,彻底消失了。

第二个,前期的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要不少钱,如果市场没有了,这些固定资产投资要如何收回?

我想,这是一个可能的情况。

当然,可以赌一把,采取同步赛跑的策略,因为毕竟微流控卡盒不能脱离设备操作,所以,用新冠这个项目作为箭头项目,借此机会,把设备铺到医院里面去,后续就算新冠退潮,但依托设备这个支点,再把其他的项目推广进去。

这也是很多IVD厂家在此次疫情期间所采取的策略。

但是,这个策略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做为尖刀的新冠试剂盒,要有充分供应的能力,否则,市场立刻被人抢走。

兜兜转转,最后的关键点还是产量问题,拼一把

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是一件胜率非常小的事情

在行业内一直有一个风气,就是觉得高技术就是好,像胶体金、酶联免疫这样的技术,有点Low;当然,PCR也不是什么高大上技术,谈分子,不谈CRISPR,感觉总缺了点什么。

但我不这么认为,诚然,胶体金技术诞生已经60余年了,但这么多年以来,它送走了很多高新技术,而且在市场上,还占据了一个不小的份额。

如果高技术产品必然取代低技术产品,那就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我现在的看法,是低成本的产品,必然取代高成本的产品,而这个成本,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物料成本,而是要包括整个生产投入成本、客户学习成本、客户使用成本、患者疾病负担下降幅度等等。

将这些因素一并纳入考虑之后,成本更低的技术,在市场竞争当中,就更容易取得优势

这也许是胶体金技术半个多世纪屹立不倒的一个秘诀吧。

来源:诊断科学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