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三诺等业绩纷纷下滑,家用器械赛道“不香了”?

解读 鹏哥
2024-11-7 15:20 87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瑛港北京报道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鱼跃医疗(33.590, -1.31, -3.75%)、怡和嘉业(77.150, 1.36, 1.79%)、三诺医疗等企业业绩纷纷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鱼跃医疗实现营收60.3亿元,同比下降9.53%,扣非净利润12.7亿元,同比下降23.74%。三诺生物(27.240 ...

 鱼跃医疗(33.590, -1.31, -3.75%)、怡和嘉业(77.150, 1.36, 1.79%)、三诺医疗等企业业绩纷纷下滑。

2024年前三季度,鱼跃医疗实现营收60.3亿元,同比下降9.53%,扣非净利润12.7亿元,同比下降23.74%。

三诺生物(27.240, -0.39, -1.41%)实现营收31.8亿元,同比增长4.83%,但扣非净利润2.3亿元,同比下降31.73%。

怡和嘉业实现营收6.0亿元,同比减少36.31%,扣非净利润8549万元,同比下降62.88%。

鹿得医疗(7.030, 0.13, 1.88%)和九安医疗(43.330, -0.24, -0.55%)虽然尚未公布三季度业绩,但是从半年报来看:

2024年上半年,鹿得医疗实现营收1.5亿元,同比下降8.01%,扣非净利润1114万元,同比下降45.72%。

九安医疗实现营收13.5亿元,下降40.82%,实现扣非净利润7.0亿元,增长42.36%。

各有各的难处

虽然同处家用医疗器械赛道,但是每家企业的业务特点不尽相同。

鱼跃医疗和怡和嘉业均以呼吸制氧等产品为最大或主要业务。

怡和嘉业的家用呼吸机等诊疗产品和耗材收入,占到总营收95.8%。

鱼跃医疗的呼吸和制氧相关产品是第一大业务,呼吸机属于该业务板块的核心产品之一,2024年上半年,鱼跃医疗该业务营收16.4亿元,总营收占比达到38.11%。

但两者又有明显不同之处,怡和嘉业除了单类产品占比较高,其海外收入还达到了57.3%。

相比之下,鱼跃医疗的海外收入占比为11.13%。

另外,鱼跃医疗除了呼吸制氧,其他品牌数量众多,产品布局较为丰富,覆盖面广。

目前鱼跃医疗拥有产品品类达600多种,产品规格近万个,重点聚焦呼吸与制氧、血糖及POCT、消毒感控三个赛道。

同时持续发展血压检测、体温检测、中医设备、手术器械等基石业务,并孵化急救、眼科、智能康复等业务。

在此特点下,两者面临的难题也有些不同。

虽然都有此前收入高基数的影响,但是除了新冠流行的因素,鱼跃医疗的高基数影响还来自于2023年Q2土地收储带来的较高非经常性损益贡献。

怡和嘉业的高基数影响,还来自于飞利浦逐渐退出美国市场。

2021年飞利浦呼吸机召回,怡和嘉业快速抢占美国及全球呼吸机市场份额,2022年境外收入11.99亿元,同比增长158.7%。

据华福证券研报,2023年当新冠流行及飞利浦退出影响的减弱,怡和嘉业的渠道库存消化影响了业绩。

当这两大外界因素淡化,如何进一步开拓业绩的增量,可能是怡和嘉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和怡和嘉业相比,鱼跃医疗产品覆盖面较广,但是不少品牌均是由收购而来。

近年来,鱼跃医疗接连完成了对浙江凯立特、上海中优、德国曼吉士Metrax、上械集团、六六视觉的收购,并参股江苏视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布局隐形眼镜和引入急救板块。

但商誉减值风险也随之而来——截至三季度末,鱼跃医疗的商誉为11.06亿元,占公司资产总额比重约7.08%。

2020年业绩暴涨后,鱼跃医疗董事长吴群曾定下“2025年实现百亿营收、千亿市值”的目标。

但是从当下前三季度营收60亿元和市值350亿元的数据来看,似乎仍然“任重道远”。

对于其他三家家用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三诺生物以血糖监测系统为主,该业务营收占比达到72.8%。

从三诺生物整体业绩来看,营收曾常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是到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降到了5%以下。

而且在2019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期间,除了2022年,其他的扣非净利润均是同比负增长。

从地区来看,三诺生物上半年的美国地区收入达到6.9亿元,占总营收32%。但是其美国子公司2023年仍是亏损状态。

据了解,2016年1月28日,三诺生物完成收购美国Trividia,涉及金额2.7亿美元,当时的三诺生物由此成为全球第六大血糖仪企业。

但是2023年,Trividia虽然单三季度已经实现盈利,但由于上半年亏损较大,全年整体是亏损。

鹿得医疗的产品主要涉及心脑血管监测类产品和呼吸治疗类产品等,2023年营收3.3亿元,整体体量不及其他企业;九安医疗则是较为特殊,iHealth系列产品已达到其主营业务收入的88.44%,且在利润暴涨之时,资产管理已经成为了九安医疗的主要业务。

国内已有6.6万件产品

虽然上述五家上市公司均有各自的特点和难处,但是业绩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似乎也反映了整个家用医疗器械行业的问题。

一方面是新冠拉升因素的消失,例如2024年上半年,鹿得医疗呼吸治疗类产品营收下降30.93%。

主要就是因为上年同期受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国内外市场雾化器产品需求较大,但2024年市场需求回落,销售收入下降。

九安医疗的iHealth系列产品,上半年收入也下滑了44.27%,九安医疗曾表示,常态化后,美国市场对于相关产品的有所需求下降。

这一拉升因素消失的同时,国内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竞争似乎也越来越激烈。

根据中国食品药品网数据,2020年受新冠流行影响,家用医疗器械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国内第二类家用医疗器械产品首次注册数量大幅增长,达到5390件,同比增长730.5%。

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备案信息统计数据进一步显示,截至2024年7月,我国已注册/备案家用医疗器械产品共计66336件,其中进口产品1605件、国产产品64731件。

从企业数量来看,仅广东省家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就达到了1152家。

另外在消费医疗领域,国内市场整体的需求似乎还出现了进一步的“疲软”。

一位医疗器械领域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家用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业绩的下滑,其实更大的因素来自于宏观经济环境。

这一现象还出现在同属消费医疗的医美领域,另一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整体经济环境面临挑战,很多客户都在降级消费,而且医美并不属于疾病医疗,非刚性需求。

2024年上半年,华熙生物(59.960, -0.73, -1.20%)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下降8.61%和12.38%;2024年前三季度,爱美客(218.650, 1.86, 0.86%)整体业绩仍在增长,但这已经是爱美客上市以来,前三季度增速最低的一年。

此外,同传统医疗器械相比,家用医疗器械更注重线上渠道。

例如鱼跃医疗在各主要电子商务平台均设立有品牌旗舰店,另一家家用器械上市公司可孚医疗(38.840, -0.18, -0.46%),2021-2023年,其线上销售占比维持在65%-70%的区间。

一位家用医疗器械领域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线上跟线下渠道相比,可能线上渠道会卖得更好,因为线下渠道受制于很多因素。

据介绍,线下会更依赖经销商,在某个城市和经销商关系很好,产品就会卖得好,但是在另一区域,可能就是竞争对手和经销商关系更好。

“但如果是线上渠道,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电商平台上不受地域的限制,哪怕用户在大西北,也能打开淘宝和京东看一看产品,所以在网上会更好销售一些。”该业内人士指出。

但是线上渠道的成本似乎正在上升。

例如2024年上半年,鱼跃医疗的电商平台费1.8亿元,同比增长了38.5%。

而且怡和嘉业进一步指出,电子商务渠道曾经带来了业绩提升,但是由于与平台合作分润、促销活动压低价格等原因,企业产品毛利率被不断下压。

三诺生物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为8.4亿元,增长了17.6%,Q3的销售费用率达到27.3%。

国金证券(9.070, -0.01, -0.11%)研报分析,预计是针对CGM(持续葡萄糖监测)产品及海外市场推广力度增加。

据了解,目前CGM领域的竞争似乎已经越来越激烈,甚至出现了价格战的趋势

据方正证券(8.660, 0.08, 0.93%)研报统计,国内已有10余款CGM产品,国产厂家包括三诺生物、微泰医疗、鱼跃医疗等,进口厂家包括雅培和美敦力。

另据报道,两年前,国内CGM产品的售价普遍在400元~600元。但是在2023年双十一期间,三诺生物和鱼跃医疗对旗下CGM产品展开了大力促销,将CGM单价下探到100元~200元区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瑛港北京报道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