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GE医疗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解读 鹏哥
2024-11-13 16:43 61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医工研习社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前段时间,某行研机构朋友,与我们讨论如今大环境下医学影像行业发展问题,顺便问了个“犀利”问题:2024年,哪家企业将问鼎国内医学影像市场?我们的回答是:大概率还是GE医疗第一。1 为什么是GE医疗?市场研究机构 ...

 前段时间,某行研机构朋友,与我们讨论如今大环境下医学影像行业发展问题,顺便问了个“犀利”问题:2024年,哪家企业将问鼎国内医学影像市场?我们的回答是:大概率还是GE医疗第一

1 为什么是GE医疗?

市场研究机构显示,2023年全球医学影像市场容量约为620亿美元(中国约1000亿元),涵盖以CT、MR、XR、US、MI为代表的诊断影像设备,以DSA、C-arm为代表的影像引导治疗设备,以AI、PACS、处理与分析软件、云影像为代表的软件服务,以核药和对比剂为诊断药物。

医学影像大市场(原创)

随着心脑血管、肿瘤、骨科等疾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导致人们越来越重视早期诊断,预计未来几年将以5-7%持续增长,预计2028年市场容量可能突破900亿美元。

尽管医学影像的市场规模惊人,但其却拥有业界最高的技术壁垒,整个行业只有200~300家整机、零部件及诊断药物企业,而这其中,GE医疗是毋庸置疑的头部中的TOP。

医学影像各产品线市场容量(原创)

有人问,如何评价一家企业是否为头部?

我们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品牌影响力和用户群体、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生态渠道和供应链、人才和管理水平、营收和利润水平、竞争壁垒和抗风险能力、市场份额和国际化程度。毫无疑问,GE医疗在各方面均表现非常优秀。

比如,GE医疗数十年来一直是影像、超声和造影剂的全球领导者,无论全球还是中国,其各条产品线业绩都是最好的之一,"业绩"是GE医疗始终成功的导向。

比如,GE医疗时刻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策略并坚定执行,让其在市场、战略、组织等方面成为业界学习的榜样,“变革”是GE医疗始终灵活的秘诀。

比如,GE医疗的金字招牌招揽了大量人才,强大的企业文化凝聚了人心,完善的培训体系培养了大量人才,“人才"是GE医疗始终强大的核心。

比如,GE医疗拥有强大的优势渠道,近千家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生态”是GE医疗始终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诚然,我们都知道是大环境原因,对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来说,由于超前采购、政府缺钱、政策不明等原因,2024年整个行业都面临“至暗时刻”。不过,即便如此,得益于其超强的适应环境能力,GE医疗业绩或仍将是国内第一。

不过,我们不能一味抱怨大环境,真正的强者从来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绝地反击、逆风飞翔,而这也是GE医疗所擅长的。

2 行业大势下的GE医疗

得益于我国稳定的医疗基本盘,随着越来越多刚性需求的充分暴露,以及政策、医院、企业的共同努力,“复苏”将成为2025年的主线,但过程注定不会平坦,因为我国已进入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一方面,继续着眼于规模式增长,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另一方面,转向更聚焦于关系人民生命健康重大疾病治疗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医疗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还面临医保覆盖面日渐扩大和医保基金愈发紧张的矛盾,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面临严重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一方面继续需要便宜好用的医疗器械,另一方面也继续需要高端医疗器械。随着零加成、两票制、一致性评价、技耗分离、检查互认等制度陆续推进,集中带量采购越来越成熟,对医保影响巨大的医学影像设备必将成为继医药、耗材、试剂后第四个被集采对象,如64排及以下CT、1.5T磁共振等,常规集采化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第一个显著趋势。

医疗四大集采类别(原创,红色代表未启动或未大范围启动)

集采旨在降低医疗成本,其对价格和利润的压缩,给外资企业的高成本和高定价策略带来了挑战,在集采压力下,部分外资企业采取了业务调整策略,减少甚至选择退出部分产品线。

毫无疑问,医保DRG下的集采趋势,将成为未来数十年的常态化主旋律。与其抱怨环境,不如顺势而为,GE医疗便是很好的榜样,其积极参与了集采活动,并取得了很好成绩。

在设备领域,GE医疗在安徽、福建、上海、深圳、四川等地的集采均斩获颇丰,一直表现出色,尤其是最近的河南安阳集采,更与迈瑞一起称为了最大赢家;在造影剂领域,在第五批国家集采中,GE医疗的两款产品碘海醇、碘克沙醇分别以第1名、第2名中标,显示了其集采竞争力。

GE医疗四大优势(原创)

集采的本质不是低价,而是以量换价,考验的是企业的品牌力、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水平、售后服务能力等,因为一旦出现任何问题,便会无限放大。

得益于其全面国产带来的成本优势、技术底蕴带来的产品优势、合作共赢带来的渠道优势,GE医疗在集采中表现优秀,拓展了基层市场,巩固了在影像设备和造影剂市场的地位。

GE医疗在集采中的竞争力,也体现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押宝中国的决心。比如,今年5月,在上海基地增投3.8亿元,用于产线扩产、绿色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等项目;今年8月,在天津基地成立十周年之际,宣布5年投入5亿元,将天津基地打造成为集创新、生产、服务为一体的磁共振东半球总部。

未来,随着集采进一步推进,GE医疗将有更多机会在价格合理化和质量保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市场份额,推动其产品、技术与创新的普及。

3 创新驱动下的GE医疗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围绕分级诊疗制度,一步步形成了“高峰、高原、平原”式有效的三级诊疗体系,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分级诊疗不再是“空话”。

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为代表的高水平医疗体系的诉求是不再是常规设备带来的重复检查,而高水平医学影像设备带来的重点疾病精准医疗,这也是分级诊疗愈发成熟的必然,如7T磁共振、PET/MR等,高端个性化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第二个显著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创新成为企业强大的核心生命线,优秀企业会更多转向高端诊断设备、数字化医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以满足集采政策外的市场需求并保持盈利,而GE医疗又堪称典范,其通过无界创新,将医疗创新推向更高水平。

在第七届进博会上,GE医疗携17款最新的创新成果亮相,彰显了其持续助力中国精准医疗的决心,不过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中国首展的两款高端医疗装备:

其一,是GE医疗全球最新最高端的全球最新、最高端PET/CT:Max Apollo,作为业内首款AI和深度学习技术(Precision DL)赋能全影像链的数字化PET/CT,实现1438cps/MBq/cm极致单位灵敏度和1.4mm超高空间分辨率,得以捕捉更早期更微薄的分子影像信号,为神经系统疾病、冠心病、肿瘤等重疾的精准诊疗带来新思路;同时,结合新药的阿尔兹海默病精准诊疗一体化生态解决方案,可提前10-15年发现病变。

其二,是更令人惊艳的,业内首款专门应用神经系统检查的磁共振:SIGNA MAGNUS。

作为磁共振行业领导者,GE医疗一直在引领磁共振技术革命,过去几年又在磁共振相关硬件、软件、平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AIR线圈技术通过材质革命将磁共振信号接收提升到新的高度;AIR Recon DL技术更是将深度学习引入到图像重建的过程中,带来了算法革命;在梯度领域也缔造了里程碑式创新:

先在70cm大孔径下设计了80/200的SuperG梯度,成就了用于群体研究的高端3.0T磁共振:SIGNA Premier;后在60cm孔径下设计了113/260的UltraG梯度,成就了用于个体研究的超高场7T磁共振:SIGNA 7.0T;为更好了解大脑微观结构变化和脑回路,有效提升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病、脑肿瘤等高发疾病的临床诊断和脑科学研究水平,如今又设计了头部专用梯度MAGNUS,相同梯度电流下,MAGNUS梯度场强和切换率提升超过375%,成就了用于顶级可研的微脑成像磁共振:SIGNA MAGNUS。三款梯度都展现出极高的综合性能,更重要的是每款梯度的线圈增益都是相应孔径下业内最高的,充分展示了GE医疗强大的梯度设计能力。

GE医疗三代顶级神经科学探索平台

又有人问,为什么始终是GE医疗在引领行业发展?

曾经,我们以"朋友"身份悄悄进入了GE医疗北京科技园,被其庞大的研发基地所震惊:GE医疗中国竟然拥有超过1800人的庞大研发团队,或许这正是其敢于提出、坚持“无界创新”的原因之所在。

是的,我们一直很看好GE医疗,因为强大的企业文化让其保持活力,灵活的市场策略让其拔得头筹,持续的技术创新让其永葆青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医工研习社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