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辅助诊断终入医保,掀了谁的桌子?抢了谁的饭碗?

解读 鹏哥
2024-11-29 17:30 258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医疗器械英语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 序章:2024年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在整合规范现行放射检查项目的同时,也首次明确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项目纳入医保,但只能作为扩展项收费......”1 谁掀了谁的桌子 ...

  序章:2024年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印发《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在整合规范现行放射检查项目的同时,也首次明确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项目纳入医保,但只能作为扩展项收费......”

1 谁掀了谁的桌子

此次立项指南简单来说,就是保子局承认了AI辅助诊断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应该鼓励,但加钱是不可能的。

加量不加价,还是那熟悉的配方。

具体来说,就是立项指南中对计价方式多出了一列“扩展项”,看似平淡的一笔实则对于AI行业是釜底抽薪,这意味着AI辅助诊断从此被定义为一种附属,其作为独立产品寻求医保按例付费的梦想破灭,互联网资本的算盘这回着实打空了。

既然被作为一种扩展可选项医疗服务,AI辅助诊断只能附属于医疗设备,通过硬件间接变现。

从市面实际情况来看,数坤科技自研了基于AI的原生超声硬件装备,深睿医疗开始着力于医院数据管理系统,而推想医疗则是入局了手术机器人赛道,皆选取了符合自身特性的硬件赛道。

简单粗暴地说,那些没有硬件附属的纯AI医疗算法,收费之路已锁死,桌子已被掀翻。

2 谁动了谁的饭碗

为了配合AI辅助诊断的落地,让更多医院终端愿意将影像数据上传云端“医保云”,此次立项指南还将实体胶片从项目价格构成中剥离,由患者按需选购。

实体胶片作为I类医疗器械,全国的医院都有着巨大的需求量,但凡影像检查都会打印一张胶片,而且是强制捆绑在检查费里的。

那么,此次立项指南首先就动了实体胶片的饭碗,诸如富士胶片、乐凯医疗等大厂也不能幸免,更不用提国内众多以生产实体胶片为主业的公司了。

实体胶片在相机行业几近消亡,本以为在医疗影像找到了一块迦南地,只是时代的车轮滚滚碾过,抛弃你时连声招呼都不带打的。

原本以为只是被踢出福利池,结果连碗都没了。

3 谁能走出明天的路

AI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定会取代部分人工,这是初衷,也是终局。哪些医疗人工会在第一轮AI浪潮中被替代呢?

视觉判断类医疗服务,也就是影像AI辅助诊断,读片医生被AI取代首当其冲。这里所说的读片医生主要指初阶影像科医生,每天重复干着大量数肋骨、标记出血范围等机械劳动。其实,比较高级的影像判断,诸如TAVR心脏瓣膜瓣环的平面判定也已在部分三甲头部医院开始试用,大大缩减了阅片时间。

指标判定类医疗服务,诸如血常规、尿常规、病理分析等以指标是否超标、异常来做出判断的,也是AI所擅长的,而且随着大数据的积累,往往还能提示医生容易遗漏的罕见病例。可以预见的是,感冒发烧去医院血检后,是否为细菌/病毒感染,AI将成为第一判定人,门诊医生只用在最后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结果确认。

AI有其强大的地方,也必有其软肋,有些医疗环节还是无法在短期内替代人工。

医疗手术操作类,外科手术的操作最是吃主刀的手法和临床判断,这种case by case的事,AI无从学习和积累。目前,AI辅助手术主要集中在手术导航上,所谓的手术机器人大多可理解为导航系统,真正操作层面的机器人是否伪命题,还需时间的验证。

医疗护理操作类,护士的工作技术性没有医生强,但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反馈的判断是AI的另一个软肋,比如插导尿管何时慢何时要停下,这都需要通过患者身体反应和面部表情的反馈来调节。而人类表情识别便是AI的一道天堑。

AI医疗的明天,坐在屏幕后读片的医生可能会被取代,奔走在病床旁的护士几乎无法被取代。

来源:医疗器械英语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