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4年上半年,中国医美行业共发生24起融资事件,半年就已超过2023年全年,其中主要大部分涉及医美上游产业链,医美器械设备、合成生物学原料是资本最爱。预计2024年全年医美在一级市场是爆发性增 ...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4年上半年,中国医美行业共发生24起融资事件,半年就已超过2023年全年,其中主要大部分涉及医美上游产业链,医美器械设备、合成生物学原料是资本最爱。预计2024年全年医美在一级市场是爆发性增长的,也从侧面反映在资本寒冬、绝大多数严肃医疗企业业绩严重不尽如人意/长期亏损、医疗IPO大闸关闭、超优质的严肃医疗项目极度稀缺等大背景下,现阶段在追求大市场的前提下,安全性、持续现金流等是资本的重点偏好。 医美行业上游为原材料和药械生产商,准入壁垒高,毛利率达80%-95%;中游为经销商和医美机构,格局分散且利润较低;下游为获客平台,毛利率约60%-80%。 轻医美因其时间短、见效快、流程简单等优点,已成全球医美行业主流。医美市场主要分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轻医美)。据ISAPS数据,2022年全球整形手术量占比44.3%,非手术量占比55.7%。据德勤与艾尔建美学统计显示,手术类占比在逐年递减,预计2024年国内非手术类占比55%;轻医美则主要分为光电类、注射类及其他;其中光电类预计占比45%、注射类占比45%、其他占比10%。 对于中高收入医美需求者来说,光电及注射类项目覆盖率最高。嫩肤美白类光电项目占比最高,为65%;其次是祛皱/抗衰类光电,占比41%;注射类项目中水光注射占比最高,为43%。腾讯报告显示,抗衰紧致是最为重要的轻医美需求,美白和提亮肤色紧随其后。 下沉市场医美用户更多,医美回购率极高。从城市线级角度,四级及以下城市尝试医美的人群占比38.4%,其次是新一线城市,占比20.0%;对于未来是否会继续进行类似医美项目,近7成医美人群表示“会”,剩下近30%的医美人群表示“还在考虑”和“不会”。腾讯报告显示,未来一年有34%的消费者有轻医美消费计划,较上年增长36%。 据统计2023年中国轻医美市场用户规模预计达2354万人,较2020年增长55%。德勤与艾尔建美学统计分析中国医美市场在2024年约为2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10%,且在未来几年仍可保持10%-15%快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4000亿元人民币;非手术类医美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5%-30%。 注射类产品中玻尿酸、肉毒素、胶原蛋白产品占据消费者的前三位。从全球注射医美使用情况来看,2022年肉毒素和玻尿酸占比达97.5%,但肉毒素占据绝大多数,且占比在逐年扩大;其中美国手术数量最大,455.7万例,日本次之。 玻尿酸注射产品需求旺盛,市场火热持续放量。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玻尿酸注射产品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1亿元增长到2021年64亿元,预计2030年达到441亿元,预计2022-2030GARC达23.4%;2030年约5930万支。 肉毒素广受消费者欢迎,市场规模增速可观。据医美研究机构ISAP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肉毒素市场规模将达到60亿美元以上。在我国肉毒素市场表现依旧强劲,2023年我国合规渠道肉毒素市场规模达97.58亿人民币;预计2030年达390亿元,2018-2030年CAGR为26.2%。 胶原蛋白主要应用在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肌肤焕活应用。巨子生物招股书显示,2021年中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为288亿元人民币,到2027年达到1738亿元人民币,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31.3%、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34.3%,其中到2027年重组胶原蛋白的渗透率为62.3%,重组胶原蛋白的增长率远高于动物源性胶原蛋白。 重组胶原蛋白在功效性护肤品的潜力远高于其他应用,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55.0%,医用敷料的市场规模占据第二位。2021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在功效性护肤品中的渗透率为14.9%,至2027年渗透率为30.5%;到2027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在功效性护肤品中的市场规模分别达645亿元人民币、130亿元人民币。2021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在医用敷料中的渗透率为18.5%,至2027年渗透率为26.1%;到2027年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动物源性胶原蛋白在医用敷料中的市场规模分别达255亿元人民币、113亿元人民币等。 从竞争格局上看,玻尿酸注射产品方面,据统计2024年11月,国内已有15家企业的34个玻尿酸注射产品获批,共有17家企业的39个进口玻尿酸注射产品获批。赛道相对拥挤,还存在一定的国产替代空间。中国国内至少有3家玻尿酸上市公司,市值在100-700亿元人民币。 肉毒素产品方面,截止目前,国内已经获批上市6款,在重组A型肉毒领域,国内已获批临床的产品共2款。除此之外,各大药企也在积极注册研发当中。随着大药企的相继入局,国内肉毒市场竞争格局或将迎来较大的变化。但国内以肉毒素相关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数量极稀缺,因此对于一级市场来说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 胶原蛋白方面,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胶原蛋白医美注射类上市产品有4家企业的7款产品,其中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仅1款;在研的重组胶原蛋白注射类产品至少有3家公司的5款产品;布局上游胶原蛋白原料的企业至少有11家。我国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已经存在三家上市公司——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创健医疗,市值在150-500亿元人民币,以及江山聚源。对重组胶原蛋白的依赖快速增强。 据Medical Insights数据测算,至2021年全球能量源医美器械销售规模已达 43.8亿美元,2014-2021年CAGR达10.41%;中国能量源医疗美容器械市场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30亿元,2014-2021年CAGR为15.5%。设备端缺口市场空间也不容小觑,据奇致激光招股书问询答复函,中国强脉冲光治疗设备现有需求缺口对应的市场容量就有110.60亿,未来五年增量市场空间也高达54.54亿元。 据Frost&Sullivan,2018年中国光电医美C端市场规模为242亿元,2014-2018年复合增速为26%,到2022年达到600亿。中国医美器械整个价值链毛利率为30%-60%。 光电医美项目在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市场热度不断升高。2022年我国光电医美消费中,光子嫩肤/热玛吉/激光脱毛已位居前三大热门项目。腾讯2024年度轻医美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在现有轻医美产品中,针剂类和光电射频类产品是吸引了轻医美人群兴趣的主力项目。除了经典项目外,也看到超声类(如超声炮)快速发展,迅速跻身热门产品榜单。 光电医美领域主要有四类主流技术:射频、激光、强脉冲光、超声波。 光电类产品竞争格局中,目前中国市场依旧以进口品牌为主,我国本土大型医美光电企业仅占据约15%的市场份额,除射频类在快速国产替代外,激光类、强脉冲等海外品牌仍占据头部地位,且市场集中度较高。 目前国内多家上市公司正跨界布局/已布局光电医美市场——激光设备企业:炬光科技、海目星、长光华芯等;生物医药企业:华东医药、复星医药、昊海生科、九州通、普门科技、爱朋医疗、昊海生科等。有望成为光电医美第一股的奇致激光也于2024年终止。在中国二级市场中也不存在以光电医美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因此对于资本来说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 从光电医美中各细分赛道市场规模和竞争格局来看,激光医美目前占据着主流地位,但射频和超声医美也在迅速崛起,单赛道的潜在市场可超百亿规模。另外,由于国内起步相对较晚,大部分光电医美市场依旧为进口品牌所掌握,国产品牌目前大多集中在低端的、不合规的医美市场;随着光电医美在政策监管层面日益趋严,越来越多的产品被纳入到三类证监管,对过往极其混乱的医美市场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整治和冲击,监管层和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更高要求在此达成了一致,低水平的国产光电医美器械可以休矣。 近些年轻医美机构的经营压力加大,但总体来看仍有较好的现金流,医美服务一就是门不错的生意。随着行业出清、加速规范状况会逐渐好转;另一方面,由于医美机构直接To C,高质量的产品和高水平服务才能获取更多客流和获取更高溢价,因此机构应当时刻站在消费者角度提供产品和服务,持续树立消费者品牌。 最终医美行业成本构成中,营销渠道费用占比很高,约占50%,销售费用占比20%,耗材及运营成本各占10%。高额的营销获客投入,致使其在净利率端多为10%以下。 最后,尽管中国医美的很多细分领域标准缺失,监管和执行力较低,但相较于严肃医疗那种标准极其完善,监管执行力度极强来说,其研发风险更低,且不需要国家医保支付,消费能力和欲望更多只与消费者本人钱袋子相关,消费之时完全不用考虑自身的商保、医保情况,医疗政策风险极低,现金流似乎更诱人。对于医美企业来说,开发出更贴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高水平产品更重要,这是一个To C的生意,消费者更能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完全可以直接对产品做出评价,虽然存在医美顾问,但并不能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做决定,这和严肃医疗存在很大的区别,严肃医疗中那种严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中间商赚差价在医美中的可能性更低了,消费者体感、口碑决定一切!(有关数据显示项目相关占比79%、他人影响占比55%、专业人士建议仅占15%)厂商只需要讨好终端直接消费者! 笔者认为结合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医美消费者消费能力可能会下降,价格战必定会长期存在,医美政策调节的可能性极低,但医美的需求依旧只会越来越旺,接下来业内企业应该以更快的速度搭建好精密成本管控体系,上下游产业链互通,以消费行为反哺产品研发,着力开发消费者更想要的高性价比产品,同时做好消费者分级,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占据消费者心智,维护老客、扩展新客、以老带新,进一步获取市场份额。 来源:Sam的行研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