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口号最近几年是从年头喊到年尾,说到降本增效,最核心的是“人效”,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各种裁员信息便不绝于耳。一、一个段子最近和行业朋友交流:年初A公司有350号人,老板嫌人多,说要降本增效,人力效 ...
降本增效口号最近几年是从年头喊到年尾,说到降本增效,最核心的是“人效”,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各种裁员信息便不绝于耳。 一、一个段子 最近和行业朋友交流: 年初A公司有350号人,老板嫌人多,说要降本增效,人力效率非常高,很快配合老板盘点,一个月裁了50人,公司很多员工开始刷简历(打工的朋友们,你们刷简历的时候人力和上级领导一般都知道的哦)。 又过了一个月,老板说300人还是有点多,人均产出还是达不到100万,公司年底利润目标还是实现不了呀,于是一个月后人力又吭哧吭哧盘了30来号人,期间少数人员主动跳槽。 等到年中,老板觉得得降到250人以下人效才能达标,于是人力又开始盘起来。。。这个时候,人力突然发现,公司已经几乎没有人再刷简历了,大家只求保住饭碗,工作也都很卖命。 A公司老板还是很果断的,周围已经有认识的公司裁员裁晚导致现金流断裂的情况了,毕竟裁员的赔偿也是比不小支出,现在来看,有能力裁员的公司也是好公司了。 A公司人力还是很厉害的,在裁员过程中没有“裁到大动脉”,说明其对公司业务非常熟悉、对人员职能工作能力各方面都很了解。 二、企业“人财物”的管理像做投资 公司的核心资源就是人财物三要素,公司做资源配置其实就是现金流用在哪些人、哪些资产上面,做企业运营管理也很像做投资。 经济下行,公司战略收缩,想处置资产变现,人是相对具备流动性的资产,随时可以进行“减仓”的操作,而且国内企业养人成本真的很高,裁员对于短期现金流的作用立竿见影。 三、裁员者为何这样来裁员? 1、人是和业务走的,我们看到一些公司一砍就砍一整条业务线。 这里面有的是受外部的“政治政策”因素,比如某个药品集采后对应条线的相关人员都可以裁掉; 有的是业务前景变差,比如更好更具性价比的检测、治疗方法替代原有的老产品,比如生化诊断试剂这种行业规模逐年下滑的; 有的是研发持续烧钱迟迟没有产出,不得不断臂求生的。 无论何种原因,我们都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了“减仓”,减仓也是有交易成本的,合适的减仓是及时止损,目的是为了收益最大化。 2、我们也看到另外一类裁员方式,就是各部门摊派“指标”,毕竟财源广进,人人有责嘛。 这种情况多数是行情变差,公司基于业绩压力,该砍的不赚钱的没前景的业务也都砍了,但还是不够。 所以我们首先是不好的业务砍掉、臃肿的职能部门砍掉后再去进行思考,这是OK的,如果上来就是摊派指标,那就不是基于业务、战略进行的“优化了”(在这里“优化”貌似是中性偏褒义了)。 3、只不过在裁员的时候,我们要事前判断: 这个是阶段性行为还是一个长期行为,对应业务我们是否还会做,未来还是否会针对之前砍掉的业务岗位再去加人? 如果是没有办法的阶段性战略收缩,那要考虑清楚,至少保住该业务核心框架,未来可期东山再起,我们当前是“高抛低吸”的战术调整。 如果是完全不看好的业务,那公司一定要及时果断完全砍掉,及时斩仓。 4、在裁员的时候,我们也要反思: 是前期公司战略判断失误造成的吗,如果是,后续如何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前期公司是不是人员招的太猛了,没有预判到业务下行时候公司反向操作成了接盘侠? 还是公司思考太线性,很多业务自以为简单堆人就可以线性增长,而怠于谋划全局? 5、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 企业老板能力不行,如果有资金有资源可以招揽人才、可以收购新的业务,交给对的人去做,否则如何凭运气赚到的钱又会凭实力亏回去。 新冠期间,很多公司赚了不少钱,这种就是类似“牛市”来了,你持仓就能赚钱,但是新冠也扰乱了很多公司战略,怕的是高点加仓接盘,回落之后斩仓又不及时,一堆库存一堆厂房,钱也烧光,那就不是裁员就能解决的喽。 来源:生科战略研习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