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医疗因兼具消费和医疗双属性,一直深受资本市场热捧,前几年高峰期,消费医疗企业达到千亿市值的不在少数。然而到了2024年,顶着免疫集采、高速增长等高亮标签的各家消费医疗巨头,竟然集体失去成长性,“愁云惨 ...
消费医疗因兼具消费和医疗双属性,一直深受资本市场热捧,前几年高峰期,消费医疗企业达到千亿市值的不在少数。然而到了2024年,顶着免疫集采、高速增长等高亮标签的各家消费医疗巨头,竟然集体失去成长性,“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医美龙头:曾经风光,如今挣扎曾几何时,医美行业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消费市场中迅速崛起,光芒四射。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2023 年期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从 1769 亿元一路飙升至 352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8.9%。在这场美丽的盛宴中,爱美客、华熙生物等龙头企业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如今的医美龙头们却陷入了困境,业绩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下滑。 以爱美客为例: 2024 年前三季度,其营收为 23.75 亿元,同比仅增长 9.46%;净利润为 15.85 亿元,同比增长 11.79%。 其中,三季度单季度营收 7.186 亿元,同比增长 1.1%;净利润 4.646 亿元,同比增长 2.13%。 这一业绩增幅堪称爱美客上市以来的最差表现,营收和净利润增长近乎停滞。 华熙生物2024年的业绩更加只能用“拉胯”来形容: 2024 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营收为 38.75 亿元,同比下滑 8.21%;净利润为 3.62 亿元,同比降幅达 29.62%。 单看第三季度,营收 10.64 亿元,同比下滑 7.14%;净利润仅 0.2 亿元,同比下滑幅度高达 77.44% 。 昊海生科在经历2024年第二季度业绩昙花一现的高光后,第三季度又被打回原形: 2024年第三季度营收6.7亿元,同比上升0.22%,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降13.13%。 医美龙头业绩下滑的背后,是价格战的硝烟弥漫。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医美市场,产品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大企业不得不打起价格战。 就拿玻尿酸产品来说,曾经售价过万的破尿酸中的王者乔雅登,如今在各大医美机构的直播间里仅以 1 折出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4 年 4 月,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委员会(NMPA)批准注射用玻尿酸医美器械注册的已超 40 个品牌,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只能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这无疑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 产品同质化也是医美龙头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医美领域,许多产品的功能和效果相似,缺乏独特的竞争优势。以美白针为例,市场上众多品牌的美白针,其主要成分和作用机制大同小异,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感到困惑。对于企业来说,产品同质化不仅导致价格竞争激烈,还增加了市场推广的难度,难以形成品牌忠诚度。 竞争加剧更是让医美龙头们倍感压力。 在玻尿酸红利消退后,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等公司携毛利率远高于玻尿酸的抗衰新贵重组胶原蛋白加入医美竞争。 除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国外医美品牌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像韩国的伊婉、艾莉薇等玻尿酸品牌,在国内市场颇受欢迎。 与此同时,医美行业的上游供应商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争夺下游医美机构的订单,供应商们不断压低价格,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 二、眼科巨头:增长放缓,压力重重眼科医疗曾是备受瞩目的朝阳行业,凭借庞大的患者群体和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步入 2024 年,眼科巨头们也感受到了阵阵寒意。普瑞眼科、何氏眼科、光正眼科2024年第三季度分别亏损0.27亿元、0.08亿元、0.22亿元。 国内连锁眼科医院老大爱尔眼科也停止了高速增长的步伐: 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163.02 亿元,同比仅增长 1.58%;归母净利润为 34.52 亿元,同比增长 8.5% 。 单看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 57.56 亿元,同比下降 0.68%;归母净利润 14.02 亿元,同比下降 4.56%。 这样的业绩表现,与爱尔眼科以往动辄20%~30%的高速增长相比,怎一个“惨”字了得。 爱尔眼科业绩增长放缓的背后,是市场饱和度增加、医保政策影响、新竞争对手崛起等多重因素的交织。 随着眼科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一些一线城市,眼科医疗机构数量众多,市场逐渐趋于饱和。 与此同时,医保政策的调整也对眼科医疗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医保控费力度的加大,使得医院的收入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一些原本可以通过医保报销的眼科治疗项目,报销比例降低,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也影响了医院的业务量。 新竞争对手的崛起也给爱尔眼科等龙头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近年来,一些新兴的眼科医疗机构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服务模式,迅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他们以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优质的服务和相对较低的价格,吸引了不少患者。 像一些专注于近视矫正的专科医院,通过引进先进的激光设备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的近视矫正手术,与传统的眼科医院形成了有力竞争 。 三、牙科龙头: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消费医疗领域,牙科行业凭借人们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通策医疗作为牙科龙头企业,多年来在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其独特的 “总院 + 分院” 模式,为其业务扩张和品牌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 然而,当下的通策医疗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2024 年前三季度,通策医疗实现营业总收入 22.33 亿元,同比仅增长 2.21%;归母净利润为 4.983 亿元,同比下降 2.63%。 单看第三季度,营收 7.52 亿元,同比增长 3.33%;归母净利润 1.67 亿元,同比下降 7.32%。 这样的业绩表现,无疑让投资者们忧心忡忡。 集采政策的实施,对通策医疗的影响巨大。 自种植牙集采政策落地后,种植牙价格大幅下降,这虽然刺激了市场需求,但也导致了通策医疗客单价的下降,进而影响了公司的营收和毛利率。曾经,种植牙业务是通策医疗的重要利润增长点,如今却面临着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困境。 除了集采政策,市场竞争的加剧也让通策医疗倍感压力。随着口腔医疗市场的快速扩张,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瑞尔齿科、拜博医疗等专业口腔连锁机构不断扩张,美年大健康等综合医疗集团也纷纷布局口腔业务。 这些竞争对手的崛起,分流了部分市场份额,给通策医疗的业务拓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运营成本的上升也是通策医疗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人力成本的增加、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等,都在侵蚀着公司的利润。 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口腔医疗人才,通策医疗需要支付较高的薪酬待遇,这无疑增加了人力成本。与此同时,为了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公司需要不断更新医疗设备,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 四、医药零售:变革中的迷茫在医药零售领域,益丰药房、大参林等龙头企业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医药电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给传统线下药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电商巨头凭借强大的平台优势和便捷的配送服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行业竞争的加剧也使得医药零售市场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各大药店纷纷通过降价促销、拓展门店等方式来吸引顾客,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从 2023 年的数据来看,益丰药房、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等四大上市连锁药店的毛利率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大参林、益丰药房、一心堂、老百姓的毛利率分别为 37.05%、39.05%、33.13%、32.5%,较去年同期分别下滑了 1.72 个百分点、1.38 个百分点、2.11 个百分点、0.29 个百分点 。 政策的变化同样给医药零售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 医保政策的调整,如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实施,使得药店的采购成本和销售价格受到一定限制,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带量采购政策使得部分药品的价格大幅下降,药店从这些药品销售中获取的利润也相应减少。 尽管益丰药房在 2024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172.19 亿元,同比增长 8.38%;归母净利润达到 11.11 亿元,同比增长 11.14%,但营收增速已连续两年下滑并降至个位数,净利率也较去年同期下降 0.14 个百分点,已连续两年下滑。 大参林虽然在 2024 年中期业绩报告中显示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增速领跑行业,但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等问题 。 五、品牌中药:传统优势不再?品牌中药领域,云南白药、片仔癀等龙头企业长期以来凭借深厚的品牌底蕴和独特的产品优势,在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如今这些传统的品牌中药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 以云南白药和片仔癀为例: 云南白药2024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87.67 亿元,同比下降 4.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3.99 亿元,同比下降 1.31%。 片仔癀2024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110.76 亿元,同比增长 11.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30.41 亿元,同比增长 10.23%。 虽然片仔癀仍保持着一定的增长态势,但增速已有所放缓,而云南白药则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下滑。 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消费者的医疗观念和选择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选择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传统中药的认知和接受度相对降低。一些消费者认为中药疗效慢,服用不便,更愿意选择西药或其他治疗方式。 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也给品牌中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以片仔癀为例,其主要原料天然牛黄、麝香等价格近年来持续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不断攀升。虽然片仔癀通过提价等方式来缓解成本压力,但长期来看,这并非可持续的发展策略。 市场竞争的加剧同样不容忽视。 随着中药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一些新兴的中药企业通过创新研发、营销策略等手段,不断抢占市场份额。 此外,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领域的竞争也对品牌中药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面对这些挑战,品牌中药企业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加强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疗效,拓展市场渠道,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 六、生长激素与自费疫苗:希望与困境交织在生长激素领域,长春高新无疑是龙头企业,多年来凭借生长激素产品在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如今的长春高新却面临着诸多挑战。2024 年前三季度,其承载生长激素业务的子公司金赛药业仅实现了 0.55% 的微小增长 。 竞争的加剧是长春高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024 年,特宝生物、维昇药业等公司纷纷发布了长效生长激素的上市申请,如怡培生长激素、隆培促生长素等产品,这些新进入市场的竞争者带来了科技进步,也对长春高新的市场份额构成了直接威胁。 集采政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生长激素被逐步纳入集采范围,导致价格大幅下降,这对金赛药业的业绩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尽管长春高新正在积极发展儿科综合、女性健康、成人内分泌、皮科医美、肿瘤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但新业务在短期内还无法替代生长激素的地位,且前期投入过大,反而对当期利润造成拖累 。 疫苗方面,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2024年以来,降价潮席卷疫苗行业,产品价格不断刷新历史低位,甚至部分产品价格已经跌到企业的成本线以下。 比如,短短一个月内,三价流感疫苗的报价就从跌破10元关口,降至6.5元。流感疫苗的批签发大户华兰生物的流感疫苗业务也创了新低,降价潮下,后面的业务短期内想恢复也比较难。 自费疫苗领域,“疫苗之王”万泰生物也暴雷了。2024年上半年,万泰生物的营收13.66亿,同比下降了67.19%;净利润2.6亿,同比下降了84.7%。 智飞生物作为龙头企业,也陷入了困境。 2024 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5.28 亿元,而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达到 227.86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41.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21.43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 66.41% 。 智飞生物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品结构的单一。 随着国产疫苗的崛起,HPV 疫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智飞生物代理的默沙东四价和九价 HPV 疫苗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智飞生物对代理产品的依赖程度较高,自主研发产品的营收占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发展。尽管智飞生物在研发方面持续投入,自主研发的项目已达 32 项,其中 18 项处于临床试验或申请注册阶段,但研发成果的转化还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对业绩产生显著影响 。 七、未来之路:破局与重生面对重重困境,这些消费医疗龙头企业并非坐以待毙,而是积极探寻破局之道。 (1)在医美领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如研发具有独特功效的新型玻尿酸产品,以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同时,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直播带货、社交媒体营销等方式,降低营销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2)眼科巨头们则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如探索更先进的近视矫正技术和眼底疾病治疗方法。 此外,如爱尔眼科利用市场环境不好,资产处于价格底部,加速并购。2024年5月,爱尔眼科宣布拟收购重庆眼视光、周口爱尔等52家医疗机构部分股权,交易金额13.44亿元。 2024年6月,爱尔眼科欧洲分部Clínica Baviera宣布收购英国Optimax集团100%股权。 2024年7月,爱尔眼科又宣布收购虎门爱尔、运城爱尔等35家医院部分股权,交易金额8.98亿元。 (3)牙科龙头企业在优化运营管理方面下功夫,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患者。 例如,通策医疗可以通过开展口腔健康科普活动,增强公众对口腔健康的重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2024年通策医疗对扩张模式进行了调整:将从“自建”改为“以收购兼并和加盟”为主。 2024年3月,通策医疗宣布已完成对娄底口腔医院有限责任公司的收购和增资扩股,交易金额共3248万元,涉及娄底口腔旗下共有8家医院和门诊部。 (4)医药零售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通过线上平台提供药品销售、健康咨询等服务,同时利用线下门店的优势,提供药品配送、专业药师咨询等服务,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5)品牌中药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开展二次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疗效。以片仔癀为例,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机制,开发新的适应症,拓展市场空间。同时,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认可品牌中药的价值。 同时,华润三九等大型国有企业在2024年加大了对中药企业的收购力度,整合了行业资源。 2024年6月8日,国资昆药集团发布公告称,拟以17.91亿元的价格,收购控股股东华润三九子公司华润圣火51%的股权。 2024年8月华润三九斥资62亿元收购天士力4.18亿股,从而获得天力士控股权。 (6)生长激素和自费疫苗领域的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速度。 长春高新可以在巩固生长激素市场地位的同时,加快其他领域新产品的研发进度,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智飞生物则要降低对代理产品的依赖,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丰富产品结构。 八、小结 消费医疗,涵盖医美、眼科、口腔、品牌中药、医药零售等领域,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据粤开证券数据,眼科、口腔科等专科医疗 2025 年市场规模预计超 6000 亿元,医美领域 2025 年有望达 3529 亿元。消费升级浪潮下,民众对美的追求、健康管理需求日益旺盛,成为行业发展的强劲驱动力。 国家已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2025年首要任务,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回升。 消费医疗赛道的行业龙头的股价已被打压近三年,优秀的基本面,叠加足够低的价位,消费医疗行业有望迎来报复性反弹。 2025年,消费医疗不会丧失机会,逢低布局优质消费医疗龙头企业,拉长时间来看,大概率能收获丰厚回报。 来源: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