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之死,除了其粉丝外,引发更多的讨论是一个地区的医疗制度问题。固然,大S之死,与自己及家人轻忽有极大的关系,但日本的分级诊疗制度,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重点。分级诊疗,是这个世界上几乎最为常见的医疗制度, ...
大S之死,除了其粉丝外,引发更多的讨论是一个地区的医疗制度问题。 固然,大S之死,与自己及家人轻忽有极大的关系,但日本的分级诊疗制度,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重点。 分级诊疗,是这个世界上几乎最为常见的医疗制度,他广泛实施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一度被我国的医疗管理研究人员认为是发达国家的标志。 在长达数十年间,一大群中国社会制度研究学者,有一种迷思,他们基本上认定,但凡是发达国家实施过的制度,就一定是某一种好的制度。 今天中国的各种社会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从欧美国家抄来的,在医疗领域,什么DRG,集采、分级诊疗,医药分离、医生规培、医保制度,全部来源于发达国家。 但是,对于上述医疗制度的成因,却很少有专家去仔细分析,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实施过的,就一定是好制度,否则他们为什么发达呢?中国养了一大群这样的体制内的专家,他们写过很多的文章、论文,都是在讨论欧美国家的这些制度细节,但从来没有真正地思考过,这些制度形成的原因。 简单来说,包括分级诊疗在内的这些医疗管制制度,都是医保这种医疗计划经济的产物,说白一点,就是在医疗公有化的情况下,发明出的各种各样的制度,试图缓解公地悲剧的后果。 日本1961年实行全民医保,一开始是免费,后来日本财政兜不住这么沉重的负担,改由患者自费承担10-30%,到了1991年,日本政府还会考核医生的控费水平,降低药品价格等等,来降低这块的赤字。 在日本执行一些DRG\集采等医疗制度后,日本医院收入下滑,医护压力增大,许多医生辞职,成立了遍布日本街头巷尾的诊所。 这时,为了进一步控制医保的支出,于是日本出现了分级诊疗制度。 日本人看病基本上要走以下流程。
类似的制度,你可以在欧美各国见到,也可以在中国香港见到。但凡是实施过这类制度的,必然是医疗全盘公有制的配套模式。 我只要问你一个问题,你就明白了。 吃饭是比治疗更为重要的东西,为什么吃饭不需要分级呢?先上大排档,大排档老板认为你需要吃个大餐,然后给上一级餐饮写推荐信,于是你可以进个馆子吃几个大菜,如果你还不满足,向馆子的老板打个申请,要求去吃海鲜酒楼,一万消费打底,老板认为你应该吃,于是你才可以吃到海鲜。 这不是很荒唐吗? 医疗也是一样的情况,如果是市场化的医疗,那么有富人医院,有平价医院,甚至有中产医院,和餐饮一样,根据自己的消费水平去就行了。 可惜,各国民众都有一个巨大的迷思,他们认为就是医疗就是不一样,医疗就是足够特殊 ,理由是,生命面前,应该人人平等。 富人吃一万一顿的海鲜大餐,我可以接受,但病了,我和富人们享受的医疗消费不一样,这我受不了,必须得拉平,于是医疗消费均等化就此拉开了序幕。 那要怎么实现医疗消费均等化呢?简单来说,就是全民都交一样多的钱,然后把钱集中起来,然后按需分配,只要你有需要,不管你是穷是富,人人享用一样的医疗服务。 这就是全球普遍采取的不管是全免费医疗,还是公办医保模式的核心理念,那就是追求人人在医疗前面保持平等。 由于医疗由政府先集资后出资,那么政府这个资金管理方,就需要达成一个目标,那就是收支要平衡。 我一共就收了一百个亿,但是人们想消费价值二百亿的医疗服务,那要怎么办?财政补贴三十亿,同时,想办法控制人们的消费,减少另七十亿的消费量。 只有这么做,我才能维系这套系统,让他能玩得下去。 分级诊疗,就是这种控制人们进行医疗消费的手段。 先由一个普通诊所或家庭医生对病人的需求进行判断,你有没有必要抽血,有没有必要做CT,一切得由这个第一级的诊疗医生进行判断。 这时,这位医生并不是一名真正的医生,他实际上是国家医保体系当中的排头哨兵,他发挥着控制民众进行医疗消费的最重要的功能。 如果这个哨兵不发挥作用,那所有生病的人,都会倾向于更多的使用公办医疗的更多资源。 这就是典型的公地悲剧。 一块草地,用于牧羊,由于他是公有的,所有牧民都不会考虑他的长远价值,都会先赶上自己的羊饱餐一顿再说,最终导致这块草地的价值消失殆尽,甚至变成沙漠。 人民公社,吃所有人的粮食,那不管来年的生产,甚至下半年的消费,先吃顿好的再说,因为公家的,你不吃,别人也会吃,这时,你少吃反而一定是吃亏的那一个。 你想,没有哨兵怎么可以?日本老龄化人口占比还这么高,这么长寿,老人有个头疼脑热都要求住院,那哪来的病床? 在公有资源面前,必须设立哨兵制,这就是分级诊疗体系的真正功能。 那么,如何管理这个哨兵呢? 在英国,家庭医生的收入来源于人头费,比如让你管二千人的就医审核,那么就按这个人头数发给你钱。 同时,如果你随便把没有达到所谓标准的病人送到了上级医院,那么,扣除绩效甚至把你开除出体系,都是正常的。 这时,这个家庭医生,就成为了医保资金的看门人。 光是预约这个医生,有时就需要排队。预约到了,是否安排做血检,做CT,那得他说了算,安排上了,上级医院也要你等。 只要排队足够长,就一定有人排死,这样医保资金就可以节约下来了。 一位驻日记者说:
在日本住院难问题,主要原因是医疗从业人员不足。 从每一百张病床配备的医生数量来看,英国有108.1名医生,美国有93.5名医生,德国有51.9名医生,而日本仅有18.5名医生。 没办法,不控制住院率,就难以降低医保支出。 因此,分级诊疗只是一种现象,是一种公办医疗公地悲剧的具体表现形式,他不是什么先进的医疗管理制度。 当然,世界上没有新鲜事,中国的未来也一定是分级诊疗。 因为中国一样有以医保为核心的公办医疗体系,并且医保的控制必然会走到这一步。 但请你记住,分级的那些个基层医生,并不是一名医生,而是一名计划经济下的医疗官员,他在负责判断应该给你什么样的医疗服务。 如果是明显的急病,那大概率还是能得到转诊的机会的,如果是这种大部分风险并不大、少数人却致命的流感,那你想迅速得到好的医疗资源,是几乎不可能的。 在英国、加拿大分级诊疗制度下,大多数排队排死的,肯定不是那种有明显生命危险的,而是那些有可能没什么事,但却暗藏巨大风险的疾病患者。 世界都一样,你也别指望某个地区的人们观念就更先进一些,各路人马要么主张免费医疗,要么主张医院公立,反正都反对医院以赚钱为目标,反对医疗应该自由市场。 那么,分级诊疗一定会来到你身边。 恭喜各位,未来的你,也将有一名家庭医生,即一名计划经济管理官僚,你想去哪治病,找他审批吧! 来源:古老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