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辉健康和Exact Science,中美肿瘤早筛为何呈现冰火两重天

解读 鹏哥
2025-2-7 15:27 319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阿尔发实验室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 美国早筛公司股价一飞冲天,中国公司则面临造假退市的窘境。”01—美国早筛公司的狂飙美国肿瘤早筛公司的股价最近可谓一飞冲天。从Illumina剥离的Grail,最近一周股价狂涨64%。原因是Grail在最近宣布其2024年销售 ...

  美国早筛公司股价一飞冲天,中国公司则面临造假退市的窘境。

01

美国早筛公司的狂飙

美国肿瘤早筛公司的股价最近可谓一飞冲天。从Illumina剥离的Grail,最近一周股价狂涨64%。原因是Grail在最近宣布其2024年销售额的区间在1.24-1.26亿美元,超过了之前华尔街预估的1.21亿美元。Grail的CEO Bob Ragusa宣布,其主要产品Galleri在2024年销量达到13.7万次,2023年为9.4万支,2024相比2023增长46%。可谓取得了巨大的增长。Grail预计2025年的销售额可以增长20-30%。

另一家以结肠癌早筛为主的Exact Science的业绩也很不错。Exact Science的2024年销售额达到27.6亿美元,在2024年做了450万次的检测。其中和结肠额早筛相关的业务2024年销售额达到了21亿美元。可以说,在中国还处于概念验证阶段的肿瘤早筛,在美国已经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其股价最近一周上涨了10%,其市值达到了102亿美元。

Exact Science旗下用于结直肠癌早筛的核心产品Cologuard被批准上市,这是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肠癌早筛产品。相比于原有的金标准肠镜,敏感度接近,但价格要便宜得多。在美国,肠镜检查定价在1800~12500美元,而Cologuard定价在600美元左右。随着被纳入全美主要商业保险的范围,这款产品开始加速放量。

从数据角度看,Exact Science的主打产品Cologuard针对结直肠癌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8%,数据只能说平平,算不上特别出色。尤其是特异性,真阳性率为88%,说明剩余12%的阴性被漏掉了(即出现了假阴性),这个对于病人来说可是个巨大的坏消息。筛查产品宁可假阳性也要尽量避免假阴性。

02

诺辉健康们的困境

2015年,诺辉健康成立,专注于癌症早筛领域。2020年11月9日,诺辉健康摘得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证——“常卫清”获批,2021年2月又完成在港交所上市。巅峰期诺辉健康的市值最高达到了410亿港元。彼时诺辉健康是市场的明星,诺辉与阿斯利康开展合作,阿斯利康成为“常卫清”的中国公立医院、药店和互联网医院的代理。当时双方合作的签字仪式上,阿斯利康当时的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及中国业务总裁王磊也亲自出席,可见当时诺辉的地位。当然,这两家公司现在都陷入某种程度的信任危机,让人不胜嘘唏。

从数据角度看,“常卫清”其实和Exact Science的差不多,临床数据 表明“常卫清”对结直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和和87.1%。产品应该没有实质性的差距。但是,诺辉的辉煌时刻也只持续了短短两年。

2023年8月,机构Capitalwatch发布做空报告,质疑诺辉健康通过在渠道端不断压货的方式,“虚构”了九成的销售收入。Capitalwatch发布的做空报告全文18页,分别从2022年市场背景、专业医疗机构渠道销售情况调研和分析推测等多个维度论证诺辉健康财务造假。报告还注明是历时16个月,通过在职和离职员工、医院、合作经销商、同行业公司等多种渠道的访谈,得出结论:“诺辉公司2022年全年实际销售额为7695万元,与其公布的7.65亿元相差9倍。

2024年1月22日诺辉健康发布的正面盈利预警提到,诺辉健康在2023年预期总收入将达到20亿元左右的规模(正式的2023年财报至今未公布),是2020年营收的28倍,而很多同行的收入还在5亿元左右。

2024年3月,诺辉健康收到业绩审计机构德勤关于质疑销售真实性等问题的关注函。

2024年12月31日,诺辉健康发布公告称,公司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朱叶青由于个人健康原因,已于2024年12月30日辞任相关职务。

另一家早筛明星公司公司广州基准医疗,是国内将ctDNA甲基化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肿瘤早检的先行者。主要开发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统癌症与泌尿系统癌症等高发癌种的早期筛查、诊断、监测和伴随诊断产品。基准医疗旗下的两大核心产品均属于同类第一(First-in-Class)产品,全球首个肺结节早筛早诊产品“费益检”,可用于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辅助诊断,已经获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用于早期肺癌诊断,以及欧盟IVDD CE产品认证。至于另一款“泌益检UriFind”是通过检测尿液细胞DNA甲基化,对可疑尿路上皮癌患者辅助诊断,已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突破性疗法认证(BTD)和中国药监局第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但正是这家拥有一款FIC产品和一款突破性疗法认证的基准医疗,在2024年9月20日,康圣环球宣布收购其100%的股权,对价为3130万美元,其B轮和C轮的投资者亏损一半以上。例如,以B轮投资方金域医学为例,在交易中获得了481.5万元,但在2017年的投资中,金域医学付出的金额为1,321.4万元,亏损比例约为63.6%。

为何这些公司即使亏损也要退出呢?答案无疑是对早筛市场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03

为何美国玩得转的癌症早筛到了中国就不行了

诺辉健康的问题不仅仅是财务造假。中国的早筛从提出概念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除了造假的诺辉健康,其他公司也都不成规模。和美国Exact Science已经达到20亿美金的销售体量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和之前行业内所预测的千亿人民币的规模也相去甚远。这更与那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无论是诺辉,还是基准,其产品很少有人质疑,中国公司的技术能力在这方面和美国同行相比差距也不大。

为何美国轰轰烈烈的早筛公司,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却玩不转呢?

  • 缺乏医保的支持。将肿瘤早筛纳入医保的呼声一直很高。从卫生经济学的确有助于节省医疗资源和全社会的医疗基金。但是却一直无法纳入医保的报销范围。2024年9月,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这个问题的回复是:“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仅1000元左右,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还是立足于“保基本”的功能定位,保障参保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因此,从现阶段医疗保险基金筹资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来看,将健康预防管理服务、癌症筛查等纳入医保的条件还不成熟。”
  • 站在医保局的角度,的确还有很多更重要的治疗都无法报销。而预防性的早筛可能确实排不上号。
  •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诊断发现了早期肿瘤的症状,病人多半需要治疗,例如手术或者放疗、化疗等。虽然长期来说,对于医疗费用是节省的,但短期却有可能推高医疗费用。这显然是医保不愿意看到的。毕竟省钱是给未来省钱,这些钱省出来的时候,还不知道我还在不在位置上呢。但一旦早筛结果阳性,病人马上就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这些支出都是近期实打实的。所以在中国不要总是拿卫生经济学来说事,卫生经济学要服从于中国的政治。
  • 对于美国来说,美国的医保总体水平也不怎么样,但是美国的商业保险非常发达。例如Exact Science的王牌产品Cologuard就被美国的主要商业保险所纳入,对于一般买商业保险的人来说,报销不是问题。美国保险公司的决策更接近卫生经济学的思路,因为现在花商业保险的小钱就可以避免将来花商业保险的大钱。另外美国的面向低收入的65 岁以上老年人和残疾的Medicare计划已经将Cologuard纳入其覆盖范围。
  • 中国民众早筛的意识相对缺乏。华大基因肿瘤CTO汪宇盈说:“目前民众癌症早筛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但是等发现身体有不适时再去就医,可能已经到了癌症的中晚期,公众对癌症早筛的认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 这个的确怪不了民众,这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相关。毕竟在中国6亿人的月薪不足1000元。中国的农村医保主要是新农合,新农合参保人员的报销比例较低,很多农民连看病都有困难,早筛就是天方夜谭。
  • 那中国一二线城市的三四亿人呢,他们总归是收入还不错吧。这个确实没错,但这样算下来,中国真正有支付能力的,大概也就和美国的人口差不多。这部分人存在华大汪宇盈所说的早筛意识薄弱的问题。
  • 但这个部分在逐渐提高,都市人群对健康更加关注,城市也有很多的资源在进行例如女性的两癌筛查,或者体检时比较容易操作的肺部CT来进行肺癌的筛查等。应该说假以时日,中国都市区民众的早筛意识会越来越高。
  • 价格限制了结直肠癌等产品的销售。结直肠癌的检验的金标准是肠镜。但在美国肠镜的价格异常高昂。前面提到,美国肠镜检查定价在1800~12500美元,预约旷日持久并且操作对病人来说有一定的麻烦或痛苦。但Cologuard的价格只要600美元,并且操作极为简单。对美国人来说,优势显而易见。中国的肠镜价格并不算太贵,普通肠镜只要300-400块人民币,无痛肠镜如果不考虑切除息肉或者病理的话,差不多1000元左右。相对分子诊断的技术(例如诺辉健康的结直肠癌早筛产品常卫清价格为1996元)来说,直接做肠镜价格并不高,预约也不是很难。所以显得诺辉等分子诊断的早筛的手段缺乏很大的经济吸引力。

04

结论

和美国相比,中国的早筛市场因为人口基数,似乎很庞大,但实质上,受到医保覆盖、早筛意识以及其他筛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早筛市场一直没有爆发,现在看也很难爆发,可能增长都是一个问题。诺辉的造假丑闻,更多是一种急功近利,透支未来的表现,其本质还是市场没有起来而从业者们昏招频出的表现。

早筛市场的本质是肿瘤的筛查符合卫生经济学的故事。这个故事在美国讲通了,美国的支付方(Payer)愿意为早筛买单,并不是因为他们都是慈善家,而是他们相信,现在买单是会减少未来为更大的账单买单。

而在中国卫生经济学的故事讲了这么多年都讲不通,也不是因为中国的医保局领导不懂业务,恰恰相反,他们可能既懂业务,也懂政治。这可能也就是中国中国早筛无法发展起来的最大障碍吧。

来源:阿尔发实验室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