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特朗普、生物企业,为关键词No.1谁在牵手DeepSeek2月14日,AI医药领涨大盘,医药医疗板块全线走高,AI制药、医疗服务及DRG/DIP等方向领涨,润达医疗等近十支股涨停。这波走高一部分得益于DeepSeek的横空出 ...
DeepSeek、特朗普、生物企业,为关键词 No.1 谁在牵手DeepSeek 2月14日,AI医药领涨大盘,医药医疗板块全线走高,AI制药、医疗服务及DRG/DIP等方向领涨,润达医疗等近十支股涨停。 这波走高一部分得益于DeepSeek的横空出世。它在医疗健康行业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AI改造运动”。 率先大张旗鼓的是恒瑞医药,春节假期一结束,恒瑞医药便发布《关于在公司内部全面开展DeepSeek应用的通知》,由董事长孙飘扬亲自签发指令,要求全公司从总部到子公司,从研发到销售,必须在2月25日前提交详细的AI应用计划,并将执行情况与干部考核直接挂钩。 国内积极代入DeepSeek的企业,一类是要做医疗界的先锋,用DeepSeek帮助提升自己的专业大模型,如华为等信息化公司;还有一类企业,是试图使用AI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Deepseek自己则认为,有八种医药企业可以通过它挣钱或者提高效率。 恒瑞医药的员工总数接近20000人,大规模推广和落地AI技术并非易事。然而,其还是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制定应用场景,不仅限于药物研发,还包括生产、营销、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等环节。这种跨部门的应用策略显示了恒瑞医药对AI技术的高度重视及其在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方面的雄心。 就在恒瑞医药接入DeepSeek的消息公布后不久,信达生物也宣布接入DeepSeek。信达生物偏向于将DeepSeek打造成为服务型信息库。通过接入钉钉AI助理、门户AI问答以及DeepSeek官网三种形式,从而辅助工作完成更加高效。 卫宁健康则提出“AI Everywhere 全场景赋能”的发展方向,产品设计以AI为核心,将承担数据专家和AI专家的新角色。其最新发布的医疗大模型WiNGPT 2.8和医护智能助手WiNEX Copilot 2.1,全面对接DeepSeek。 智云健康也公告称,该公司将DeepSeekR1模型接入其专属医疗人工智能智云大脑,进一步增强智云大脑的数据挖掘能力并提升公司医院SaaS及药店SaaS的慢病管理效率。此次接入后,借助公司超过10亿份电子病历,公司的ClouD GPT及ClouD DTx模型将实现医疗知识图谱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升级,以优化用户体验并提高诊断效率。 鹰瞳科技2月7日在公众号上宣布,自主研发的万语医疗大模型完成焕新升级,并接入DeepSeekR1模型。基于超3000万份真实临床诊疗数据、800余项循证医学知识图谱及三甲医院专家诊疗路径的深度解析,此次万语医疗大模型的升级实现三重跃升:临床诊断效率和准确率的双突破、更专业的报告解读、更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体验升级。 企业紧追慢赶代入AI,担心错过这波技术革新,未来会出现边缘化的困局。 业内预计,AI的计入将使在研药物的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3,成本降低至原来的1/200。AI也是医疗企业和医院必须重视的创新方向和竞争趋势,其在提升医疗器械功能、检查检验结果解读、辅助临床医生决策、健康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较大。 No.2 特朗普向健康砍出第一刀 自2025年2月10日起,所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新设及现有科研资助项目收15%间接管理费用。 这一新规来自马斯克所在的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的“大刀”,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一次重大的科研经费政策重大调整,意味着特朗普政府的经费削减计划进一步落地。 NIH总经费高达400亿美元。间接经费的支出,含设施运维、行政管理等非直接科研支出,即NIH在每笔拨款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以支持间接支出。从1965年起,这一费率采取由联邦政府和各个受赠机构之间谈判协商。 对于学院、大学、非营利组织和医院,这些谈判通常与NIH 的母机构卫生与公共服务部进行,可能需要数月时间,谈判费率通常在30%到近70%,这也就意味着NIH直接支出授予的每1美元,会有30-70美分用于大学管理费用。费率通常有效期2年-4年,直到下一个谈判周期。 此前在社交媒体上,马斯克写道:“你们能相信吗?拥有数百亿美元捐赠的大学竟然要从研究经费中抽取60%作为‘管理费用’……简直是敲竹杠!” 新规之后,所有接受NIH资助的院校及科研机构,其间接费用统一按项目直接经费的15%计提,较现行平均27%-28%的协商比例显著下调。2023年度美国联邦政府为此类支出支付的90亿美元将得到结构性优化,预计新政实施后每年可节约财政资金约40亿美元。 不过,有分析指出,新政实施后可能出现科研机构将原计入间接费用的支出项目(如网络资源使用费等)调整至直接经费列支的情况。但需要明确的是,NIH未提及相应增加直接成本预算的配套措施,这要求各科研单位进一步加强经费精细化管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科研活动有序开展。 No.3 一家上市生物企业,拟变更为无实控人 2月13日,辽宁成大生物(SH.688739)正式复牌交易,截至收盘,成大生物报每股27.00元,跌4.53%。 成大生物前一日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实际控制人拟由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成大生物于2021年10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其主营产品为人用狂犬病疫苗和人用乙脑灭活疫苗。其中人用狂犬病疫苗是中国最早采用Zagreb2-1-1注射法的狂犬病疫苗,乙脑灭活疫苗是目前中国唯一在售的国产乙脑灭活疫苗产品。 2025年2月10日晚间,成大生物发布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辽宁成大的通知,后者正在筹划董事会换届选举相关事项,可能导致成大生物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辽宁成大同日公告称,辽宁成大收到第一大股东韶关高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韶关高腾”)通知,韶关高腾关于不谋求控制权的承诺已到期,并提议上市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 在辽宁成大分拆成大生物至科创板上市获得受理前,韶关高腾通过集中竞价等多次增持辽宁成大股份,至2020年12月时持有辽宁成大股份比例达到15.02%。 彼时,为推动成大生物能顺利IPO,保持治理结构稳定性,韶关高腾在2021年2月承诺自成大生物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谋求对辽宁成大的实际控制权,后又将期限扩展至24个月。 2025年2月12日晚间,辽宁成大发布公告称审议通过董事会换届选举相关议案,根据董事会换届选举相关议案,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共9人,包括非独立董事6人和独立董事3人,其中有4名由韶关高腾提名的非独立董事。 上述董事会换届选举完成后,辽宁成大的控股股东将由国资公司变更为韶关高腾,因韶关高腾股权结构穿透后无实际控制人,辽宁成大实际控制人将由辽宁省国资委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 不过,辽宁成大称,董事会换届选举相关议案需提交股东会审议,审议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来源:财经大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