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能提高效率,没错。但是通过什么?数据,高质量的数据。所以,当以基因组为代表的多组学数据产生成本还高居不下的时候,AI 对个人的全面诊疗还为时尚早。当我们讨论大语言模型,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时候,说的仅仅 ...
AI 能提高效率,没错。但是通过什么?数据,高质量的数据。所以,当以基因组为代表的多组学数据产生成本还高居不下的时候,AI 对个人的全面诊疗还为时尚早。 当我们讨论大语言模型,尤其是自然语言处理时候,说的仅仅是人类(human)语言,而不是自然(Nature)生命语言,生命的多组学数据是真正的自然语言,维度极高,模态极多,繁杂而有序。 所以,在未来全面的个体数字化医疗上,谁能以更低的成本产生数据,谁就赢。您应该能够理解,华大为什么孜孜不倦的在测序技术上久久为功了吧(为生命数据金矿造铲子)。 最近,这条消息在投资界疯传(消息引自一白皮书,点击查看原文链接)。某三甲医院肿瘤科医生看到消息后彻夜未眠,感叹到:"我们苦读15年的知识,正在被算法批量淘汰。"AI在全球的火热,也在推动着AI诊疗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临床辅助诊断到个性化治疗,从医院管理到健康监测,AI正在深刻改变医疗行业的生态。 确实,AI正在引爆一场医疗革命。以DeepSeek为例,自今年春节爆火后,他们又DeepSeek发布全球首款 “多模态医疗 AI”,可 3 秒完成 CT 影像诊断,准确率达 97%,给AI+医疗带来新的想象。近期,越来越多的医药公司官宣接入DeepSeek,还有很多人开始尝试用AI诊疗。山东某地,一孩子突然发烧,血检报告出来后,家长上传至DeepSeek,惊奇地发现“十来秒就出结果,和医生说的基本一样。” 中信建投算了一笔“智能经济账”:当AI将影像科医师读片时间压缩70%,全国每年可多完成1500万人次早期癌症筛查;药剂师审方效率提升85%,相当于解放3.2万名专业人员转向临床服务。 这让不少从业者产生了深深的忧虑:AI诊疗的爆火,是否真的会让医生集体失业? 尹哥还是那句话,AI取代哪个行业不好说,但一定会先取代不会使用AI的人! 根据第三方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医疗AI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不得不说,AI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传统诊疗格局。 首先,随着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大量复杂的医疗数据“爆炸式涌现”,现代医疗数据不仅包括传统的影像和检验报告,还涵盖了基因测序数据、可穿戴设备监测数据、患者行为数据等。例如,一次全基因组测序可以产生超过100GB的数据,而一台CT设备每天可以生成数千张影像。作为辅助工具,AI通过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病情,从而做出更精准的诊断。 其次,传统的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解读检查结果等,诊断效率受到医生经验、患者表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AI诊疗可以快速分析患者的症状、病史和检查数据,提供初步的诊断建议,帮助医生快速锁定可能的疾病范围,减少诊断所需的时间。例如,一些AI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在几分钟内对患者的胸部CT影像进行分析,给出肺部疾病的初步诊断结果,医生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和诊断,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同时,AI医疗还可以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AI诊疗的核心是数据,但现阶段,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虽然AI 分析的诊疗数据庞大,但存在局限性。AI使用的数据几乎都基于真实医疗环境和已有的数据模型,一旦遇到新的、未被录入或录入不全的数据,其准确性就可能大打折扣。 2)人体的发病机制错综复杂,是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仅仅依靠AI从诊疗经验中提取规律,很难全面揭示疾病的本质。 3)数据的普适性和标准化还待提高。AI 基于经验数据得出的结论缺乏普适性。不同地区、人群的疾病特征和诊疗方式存在差异,AI 总结的规律可能只适用于特定的数据来源群体;而且不同标准、不同设备产出的数据还需要进行规范和统一。 4)AI的算法和分析基于数据,所以首先还是得有数据。疾病的诊断需要整体考虑基因+表型+影像等综合数据,现阶段应该尽可能全面地积累基因检测和影像监测等真实优质的数据,为AI诊疗的快速应用提供基石。 所以,就像听诊器和X光技术曾经彻底改变了医学实践一样,AI对医疗的变革也将呼啸而来。与其做无谓的担忧,不如抓住机遇正面迎接,更多去培养医生在AI时代的整合与解读能力,让 AI 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 回望历史,从X光机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每次医疗技术革命都伴随巨大争议。但值得记住的是,医学不仅仅是识别疾病模式或匹配症状给予疾病治疗方案,而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医生面对患者时,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给患者带来莫大的安慰,而这些都是AI诊疗无法匹及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这句话(传说是特鲁多医生讲的),至今闪耀着医学人文主义的光辉。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从业者,我始终相信,科技的本质是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敬畏之心,AI医疗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万能灵药。它终将成为听诊器、显微镜般的寻常存在——真正重要的,永远是操作工具的那双手。 医学是人学,不是冷冰冰的技术。人类是灵长目中,黑白眼睑极其分明的一个物种(不信看看猩猩的)。“青睐”这词就从此而来。为什么?因为你我要对视,这包含了安慰、信任和托付。这就是人类医生永远无法被替代的终极原因。 来源:尹哥聊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