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智造、Illumina和《生物安全法案》那些往事

解读 鹏哥
2025-2-24 11:32 164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建国路128号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20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被誉为“20世纪人类三大科学工程”之一,与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彼时的整个科学界正处于极度自信状态:向外要探索大千宇宙,向里要发掘基因密码 ...

 20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被誉为“20世纪人类三大科学工程”之一,与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

彼时的整个科学界正处于极度自信状态:向外要探索大千宇宙,向里要发掘基因密码。在这个背景之下,曾在西雅图某基因相关的实验室里打过杂的湖南怀化人汪建,也立志要在这样一个宏大叙事里留下点足迹。

于是,他在1994年拉着三名学界同仁,回国创立了吉比爱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彼时国内没啥基因相关的土壤,这公司前期也没啥出圈的声音。HGP计划在国外搞得轰轰烈烈,欧美各国纷纷大力响应,但在国内,只有科技部不温不火的响应。

这可把急性子的汪建弄急了。他在1999年绕过政府,宣布其成立了一家叫华大的公司,来接下HGP计划里那属于中国的1%的测序任务。

那几年还有着不少计划经济的余温,这一做法无疑是逼宫体制。不过彼时在基因领域耕耘的一线玩家也没几个,对着全球海口都夸出去了,当局也就顺势给了些钱和资源,中科院甚至专门拿出一栋楼以及400万资金,来让汪建这几个人去折腾。

后面也确实折腾出来了好的结果:2000年6月,参与HGP计划的几个主流国家宣布该计划草图已经基本完成。连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以及英国首相布莱尔都感谢过中国科学家们做的努力。

但这件事,也给汪建从中科院的出走,埋下了一些伏笔。

汪建在业内是出了名的擅长”要饭“:除了上述大几千万资金的白嫖,2001年杭州华大成立,做的事情是水稻基因组测序,政府后来掏的钱加起来数以亿计;2003年SARS流行,华大在第一时间鼓捣出检测试剂盒,又薅来一大笔;06年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诞生,这玩意在全球都是稀缺货,汪建一口气就让科委掏钱买了六台......

于是,汪建与中科院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一方面,中科院的专家认为汪建的计划过于激进,对购买昂贵的二代测序机持谨慎态度;另一方面,汪建对采购这种昂贵设备表现出的急切,被怀疑想借机贪污吃回扣。

他被人匿名举报,中科院随即成立调查组调查汪建。虽然调查结果最终洗刷了冤情,但这位后来登过珠峰、下过马里纳亚海沟、南北极都打过卡的“多动症患者”,注定和体制内的稳健风格不合。

给华大抛去橄榄枝的是深圳。

2007年,汪建带领团队南下,创建了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现“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及之后的科研、教育与产业体系。这一决定标志着华大基因彻底脱离了中科院体系,回归“民营科研”的身份。

刚刚在迈瑞医疗这个项目上取得一些成绩的深圳,也想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生物医药产业,和现在喜欢生物医药的地方政府一样,对华大也是给人给地给税收。在推动基因产业上,有媒体用了”举深圳之力“这样的表述。

不过,深圳对华大最大的帮助,还是在2010年,促成了国开行给予其15亿的贷款额度,还是美元。当然,这也离不开汪建的”要饭“能力。

拿到授信的第一件事,就是干一票大的。

彼时华大基因整个营收规模不过亿,却宣布以6亿人民币的贷款,从因美纳(Illumina)购买了128台新一代测序仪Hiseq2000,足足占到当年Illumina全球订单的四分之三,也是Illumina很长时间以来最大一笔订单。

炉子大了自然饭好烧了。

设备买回来之后,当年华大基因测序业务的应收规模就干到了10个亿。更高端测序仪的出现,让基因测序这件事从土豪实验室专属成为白菜价,带动了下游应用端的快速发展,也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上游设备企业的市场天花板打开。

不过,让Illumina更高兴的是,测序仪只是小头,其配套的试剂耗材,更是一笔细水长流的大账。

但华大也不是省油的灯,不会一直让Illumina持续吸血。

2012年9月17日,华大宣布以1.176亿美元收购Complete Genomics,一方面是打通上游测序设备,另一方面也想自己往更高端的测序技术转型。


华大敢于在这个时间节点宣布大手笔收购,除了汪建是个“讨饭专业户”之外,很大程度上在于
红杉等一系列知名机构刚刚给华大输送了13.98亿的新一轮融资。

收购新闻一出,Illumina肯定是坐不住了,但其没有在第一时间出手,理由大抵上也是和华大仍旧是自己的”大客户“有关——2017年12月,因美纳相关负责人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对“因美纳与华大在测序仪上竞争”的话题,未予置评,理由是“仍与华大基因有试剂方面的业务”

要知道那一年,因美纳仪器收入5.15亿美元,试剂耗材的收入为17.53亿美元

不过,仅仅两年过去了,可能是华大的设备&耗材自给率都上了一个台阶,Illumina权衡利弊之后在第一时间发难:2019年5月,Illumina在宣布已向德国杜塞尔多夫地区法院对华大集团的子公司拉脱维亚华大智造提出专利侵权诉讼。

Illumina的思路很清晰,就是不允许另一个能和其比肩的基因测序设备商出来。”专利侵权诉讼“这一招,Illumina也对华大收购的对象Complete Genomics用过。

华大积极应诉,并同时发起反诉讼,理由也一样:你说我侵你权,我也说你侵我权。

最后,结果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2022年5月美国特拉华州法院宣布支持了华大智造的全部请求,认定 Illumina 的 DNA 测序系统故意对华大智造子公司 CG 的两项专利侵权,须定向赔偿3.338亿美元,Illumina 反诉主张的3件专利被认定无效。

这个赔款,让当年华大的利润翻了40倍,汪建顺势把测序设备资产打包推上市,也就是华大系的第二个IPO,华大智造。

华大之所以胜诉,除了专利条文上的一些细节把控得更好之外,大抵上也有美国当局不想看到Illumina 一家独大的影子:当年华大收购Complete Genomics的新闻出来后,加州斯坦福基因组学和个体化医疗中心主任Michael Snyder评价道:“如果现在Complete Genomics倒闭,Illumina将垄断整个市场。”

但Illumina自此便和华大结下了深深的梁子。

2024年初,《生物安全法案》(H.R.8333)横空出世,法案点名了五家国内生物医药公司,除了药明康德和生物之外,剩下三家,华大基因,华大智造以及Complete Genomics,其实都是华大一家。

生物安全法案前前后后从酝酿到发酵,到药企反对,再到加速操作、缓冲细则出炉、最后再到加速落空。一整年里,药明系在台前跌跌涨跌,吸引着所有一二级市场投资者、以及对《法案》好恶双方势力们的火力:三星生物因为订单转移乐开了花,美国biotech则有苦说不出,大厂们有看热闹不嫌大的,也有痛陈再没有高性价比服务的......

直到前日,国家商务部宣布将Illumina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紧接着其被爆出花费38亿美元游说《生物安全法》的落地,大家似乎才明白过来,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或许就和纠葛有关。

其实早在《法案》刚出炉时,其内容大部分篇幅都是围绕”基因测序“展开的,包括针对药明的部分,也都是因其收购Nextcode和爱尔兰基因组公司GMI,才无端地被卷入这场风波。

或许是药明两家体量太大,牵动着各方角色众多,才会成为《法案》的焦点。

而如今Illumina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其在华以及经由中国辐射的市场经营活动受限,这让同属于竞争对手的华大智造再一度出圈,踩着AI+医疗的风口,年后四个交易日合计拉起65.17%的涨幅。

其实,Illumina这次被”制裁“之前,在国内测序设备新增装机市场已经落入下风。2023年,华大智造国内新增测序仪销售装机达695台,占国内基因测序行业上游新增装机市场份额的47.3%,连续两年在国内测序设备新增装机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能制裁,是国产替代真的起来了;要制裁,算是对《生物安全法案》造成的一系列波动的一个回应。一定程度也是在当下地缘政治博弈之下,去打出的一张牌。

华大智造与Illumina的故事,是科技竞争的缩影,也是全球化的产物。

在《生物安全法案》的背景下,这场竞争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和安全色彩。然而,无论竞争如何激烈,科技的本质始终是为人类服务。

市场竞争,可以靠专利城墙,可以用技术壁垒,可以在管理和模式上去创新,可以在降本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但如果上升到地缘博弈,大概率留下的只是一个双输的局面,而这时候,比拼的是谁成本更低,谁更输得起。

来源:建国路128号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