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疗市场竞争加剧、政策调整以及消费市场的变化,医疗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形象地称为“寒冬期”。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众多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医疗 ...
近年来,随着医疗市场竞争加剧、政策调整以及消费市场的变化,医疗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被形象地称为“寒冬期”。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众多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医疗机构度过寒冬期的策略。 一、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患者体验 在寒冬期,医疗机构需要更加注重患者的就医体验,通过优化服务模式来增强竞争力。例如,某医院推出“24小时响应+暖心关怀”模式,通过智能预约系统与人工服务双轨并行,确保患者在寒冬中能够便捷地获得医疗服务。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还增强了医疗机构的社会形象以及影响力。 二、创新业务结构,拓展服务领域 面对集采政策和消费疲软的双重压力,各医疗机构需要通过创新业务结构来寻找新的增长点。以某眼科和某口腔机构为例,它们通过调整业务方向,积极拓展视光业务、全生命周期口腔健康服务等新兴领域。例如,某医疗机构通过社区化布局实现了整体营收的显著增长。这种业务创新不仅满足了患者多元化的医疗需求,还为机构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寒冬期,医疗机构需要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加大人才和学科优势的建立。例如,某医疗机构通过推动康复学科分层建设,提出了全病程整合康复模式,为患者提供全流程、全病程的康复服务。这种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还增强了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真正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县,整合资源,留住患者。例如某县医院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不但留住了患者,实现三方共同获利。 四、利用政策支持,探索多元化合作 政策支持是医疗机构度过寒冬的重要助力。近年来,“医+药+保险”的深度融合成为医疗行业的新趋势。医疗机构可以利用这一政策优势,与保险公司、药企等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例如,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定制化的健康险产品,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障。 五、下沉市场,拓展服务空间 对于各级医疗机构而言,下沉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2024年,多个非经济发达省份的口腔医疗机构数量大幅增长,而经济发达地区的机构数量则出现负增长或增速放缓。这表明,下沉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在下沉市场布局小型化、社区化的服务网点,为当地居民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医共体的落地将是下沉和拓展的新契机。 六、强化内部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在寒冬期,医疗机构需要通过强化内部管理来提升运营效率。这包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成本控制、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等。通过精细化管理,医疗机构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以优质的精细化管理,从而体现医务人员医疗服务的价值。全院全员各科室联动,大力提升运营效率。 七、加强宣传与教育,提升品牌影响力 医疗机构需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来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例如,某医院通过发布健康知识指南和疾病防控指南,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增强了患者对健康的重视。这种宣传不仅提升了医疗机构的专业形象,还增强了患者对机构的信任和依赖。 结语 寒冬期是医疗机构面临的严峻挑战,但也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通过优化服务模式、创新业务结构、加强学科建设、利用政策支持、拓展下沉市场、强化内部管理和加强宣传教育,医疗机构可以在寒冬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DRG打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