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站上风口。DeepSeek的出现引领全球开启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其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降低了90%-95%的成本,为资金不充裕的行业提供了接入AI的可能性,“万物皆可AI”逐渐成为现实。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拓展,Dee ...
AI医疗,站上风口。 DeepSeek的出现引领全球开启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其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降低了90%-95%的成本,为资金不充裕的行业提供了接入AI的可能性,“万物皆可AI”逐渐成为现实。 随着应用场景不断拓展,DeepSeek红利继续往上下游产业扩散,AI医疗也随之站上风口。 诸如方舟健客、医渡科技、鹰瞳Airdoc、万达信息等数字医疗领域的头部企业先后官宣接入DeepSeek,推动AI医疗加速落地。 有数据预测,自2024年-2032年,全球AI医疗市场将以43%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在2032年将达到4910亿美元的庞大规模。 那么,AI医疗将在哪个板块率先落地呢? 从细分领域看,医学影像诊断是AI技术在医疗领域最早落地的场景之一。 迄今为止,美国FDA已批准200余种医疗影像AI产品,大模型在影像分析中已经实现商业化。 而在国产设备厂商中,联影医疗毫无疑问走在了AI创新的前线。 产品线丰富 华为战略合作伙伴 联影医疗是国内医学影像设备龙头,也是华为智慧医疗的战略合作伙伴。 公司产品线丰富,目前累计向场推出了超120款产品,全面覆盖除超声外的医学影像设备及放射治疗直线加速器,产品布局与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等国际巨头基本一致。 在AI布局方面,联影医疗推出了众多结合AI技术的医学影像产品,其自主研发的“天医”AI辅助诊断系统,更是已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认证。 不过就AI医疗而言,联影医疗最有看点的还是参股公司联影智能。 联影智能是公司控股股东联影集团在AI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是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全栈全谱医疗人工智能公司。 目前联影智能已经推出100多款AI产品,已获批12张NMPA三类证、22张NMPA二类证,15款应用获批FDA认证,13款应用获批CE认证。 其在AI医疗领域的深入探索,能够有效为联影医疗提供智能化支持,赋予更加高效的诊断辅助和数据处理能力。 比如2024年7月,联影智能发布的uAI混合模态大模型“影智医声报告系统”,可基于对医生的语音识别,智能分析语音描述、自动匹配影像部位,全流程辅助医生报告书写工作,极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 可以说,AI医疗的出现,正在逐渐颠覆传统的诊断模式。联影医疗也因此站上了新的发展风口。 高端设备自产自研 打破国外垄断 除了AI医疗的风口外,联影医疗自身的技术优势也不容小觑。 要知道,“影像设备”是仅次于“体外诊断试剂”和“心血管设备及耗材”的第三大医疗器械细分市场,市场空间庞大。2020年国内市场市场规模就已达到537亿元,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100亿元。 但同时,“影像设备”也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 所以,我国影像设备企业虽然在中低端市场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但在中高端领域,特别是一些核心部件上,仍然无法实现完全的自主可控。高端产品以及超高端产品市场更是长时间被国际厂商垄断,国内产品只能依赖进口。 联影医疗作为国内影像设备行业的领先企业,目前已经在诸多核心产品和核心部件上实现自研自产,打破国外“卡脖子”现状。 MR领域内,公司拥有1.5T、3.0T、5.0T以及更高场强的超导磁体研制技术。1.5T产品已经非常成熟,并逐渐向3.0T升级,更是推出了业内首款全身成像的5.0TMR机型。 CT领域,产品线覆盖临床经济型产品及高端科研型产品,已经实现主要核心部件自研自产。 MI领域,联影医疗是国内极少数具有PET/MR研发能力并实现量产的企业。 从市场占有率上看,2024年一季度,联影医疗以11.85%的市场占有率,排在国内医学影像市场的第三位。虽然相较前两名GE医疗和西门子仍有不小的差距,但联影医疗的产品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的实力。 产品优势的背后,是技术优势。截止到2024年6月末,联影医疗知识产权累计申请10327项,累计获得551项,其中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7241项,占专利总申请数比例超过80%。 技术优势的背后,是研发投入。可见,联影医疗多年来持续增加自己的研发投入力度,其研发投入金额和研发投入率不断上升。2023年全年的研发投入超过19亿,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率接近19%。 高研发之下形成的技术壁垒,也成为联影医疗参与市场竞争的底气,是其天然的护城河。 医疗器械行业回暖 业绩有望修复 得益于产品的竞争优势,以及国产化率不断提升,联影医疗的业绩得到高速发展。 自2020年到2023年,联影医疗的收入水平从57.61亿增长至114.11亿,净利润水平从9.03亿增长至19.74亿,三年时间业绩翻倍。 不过2024年三季报,联影医疗却遭遇了业绩的“滑铁卢”。其前三季度收入下滑6.43%的同时,净利润大幅下跌36.94%,单看三季度,净利润更是由盈转亏。 业绩的下跌,倒不是联影医疗自身经营出现了什么大问题。而是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受到医疗整顿行业整顿导致医院采购延缓、医院建设资金紧张和非刚性医疗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整体低迷,各大厂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业绩下降。 业绩的短期承压无需担心,大批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在2024年四季度集中推进,2025年随着新一轮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带动招标持续恢复,相关设备厂商也会迎来业绩修复。 除此之外,联影医疗的业绩还存在两条增长的逻辑。 第一,影像设备国产化率不足,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中,除了DR国产化率达到 44%外,CT、MR、PET-CT等的国产化率均低于20%。 联影医疗作为国产行业龙头,有产品,有技术优势。随着国产替代进程加快,有望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第二,联影医疗海外业务增长亮眼,占比逐年提升。 联影医疗自2017年进入海外市场,短短几年时间,其在海外市场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可见其海外收入及占比迅速提升,2023年16.59亿的海外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14.59%;2024年上半年,9.33亿的海外收入,占比更是提升到17.49%。 截至2024三季度,联影医疗已进入到75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有13000多个用户,装机超过31000多台,更是打开了德国、巴西、墨西哥和新加坡市场。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产设备出海进程的加快,海外市场将成为联影医疗业绩的强大助力。 结语 AI医疗持续爆发,成为市场的新宠儿。但概念炒作最终还是要落脚到真正有经营实力的公司。 联影医疗作为国产医学影像设备龙头,随着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招标恢复,业绩有望得到修复。而未来,更大的看点在于国产替代和出海。 来源:投资雷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