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判“死缓”的因美纳,在中国还有机会吗?

解读 鹏哥
2025-3-13 16:31 139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GenePM手记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2025年3月4日,因美纳被商务部点名处罚——禁止其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这距离它被列入实体清单正好一个月。消息一出,国内众多国产测序厂商和下游应用商的股票应声大涨。那么,因美纳在中国,还有机会吗?先来剖析 ...

 2025年3月4日,因美纳被商务部点名处罚——禁止其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这距离它被列入实体清单正好一个月。消息一出,国内众多国产测序厂商和下游应用商的股票应声大涨。那么,因美纳在中国,还有机会吗?

先来剖析下这个“禁止其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的处罚。商务部对其它被列入不可靠实体名单的公司的处罚,普遍采取的是:

一、禁止上述企业从事与中国有关的进出口活动;

二、禁止上述企业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

然而,因美纳却只被禁止进口基因测序仪这一单项业务。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因美纳仍可以在中国从事其业务中占比最大的试剂进口,以及售后服务等。如果政策再宽松一些,因美纳甚至可以通过在国内“组装”测序仪,或者借助国内贴牌厂家来销售测序仪。通过这种操作,他的各项业务看起来影响不大。从这个角度看,这几乎是所有不可靠实体处罚中最轻的一种。

这是因为因美纳“犯事”情节较轻吗?显然不是。

我们可以比较下今年2月4日,与因美纳一起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PVH集团。在PVH集团被明确列入不可靠清单前的2024年9月24日,商务部曾就PVH集团涉新疆棉事件展开调查,并允许其提交材料进行申辩。而因美纳则直接被纳入实体清单,没有调查公告。这充分说明:因美纳的事实清楚,不需要更多调查。而此次处罚,竟然没有出现对PVH的处罚措施。则说明因美纳犯事的情节比PVH集团更严重

造成这样处罚的原因,并非主管部门对因美纳网开一面,而主要是因为测序仪所处的体外诊断市场是一个高度监管的市场。早期大量国产厂家围绕因美纳构建的测序生态,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去获得各种三类证。如果贸然一刀切予以全面禁止,会对国内测序在临床应用造成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技术性的不可替代,而是监管方面的——替代需要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国产厂家应该尽快的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案。

那么,未来,因美纳有可能在中国市场重新崛起吗?答案很明确:非常难。

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历史上还没有移出不可靠实体清单的先例。虽然《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有提到“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将有关外国实体移出不可靠实体清单”。但笔者没有查到有哪家外国企业移出名单的。况且,前文也分析了,因美纳的事情是事实清楚,且情节严重的。移出名单的难度很大。

2,下游厂家的“心结”。即使监管政策宽松,允许贴牌生产,但在其下游厂家们的心里,已经埋下了一个”隐形的钉子”。对这种监管的不确定性的忧虑,会极大的影响下游厂家的决策。

3,因美纳的“纠结”。有人认为,中国市场只占因美纳营收的7%,即使丢掉也无大碍。但事实并非如此。要知道,因美纳近几年的业绩并不理想。除了中国区外,其它区域情况也并不容乐观。2024年的财务数据显示,四大区域中,只有欧洲区录得4%的微涨。即使在自己的大本营美洲,由于受到了如Element等新兴势力的影响,营收也出现了下滑。在这样的业绩压力下,7%的营收损失,对利润的影响是更明显的。甚至全年盈亏有可能就这7%之中。研发、管理等费用是基本固定的,中国区的边际成本较低,因美纳有较强意愿离开名单。但这“7%”又注定了这种意愿又远不如特斯拉全面在中国建厂的决心。这种“纠结”的态度,注定因美纳只能被动应对:政策向好则最好,政策收紧也无可奈何。

结论

“禁止其向中国出口基因测序仪”,这一处罚,即使监管宽松,也基本宣告因美纳在中国市场将面临巨大挑战。说被判“死缓”并不未过。至于这个“死缓”能否改判,那还有待看事件各方的努力。当然,中美间的大国博弈才是更大的主旋律。

来源:GenePM手记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