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消息,震动了医疗+科技圈:华为正式组建医疗卫生军团。华为,意在何为?据悉,华为医疗卫生军团将重点构建AI辅助诊断解决方案体系,推动医疗大模型在临床场景的应用。这意味,华为将在医疗大模型的版图上,更进 ...
一则消息,震动了医疗+科技圈:华为正式组建医疗卫生军团。 华为,意在何为? 据悉,华为医疗卫生 不仅如此,在团队方面,华为似乎已经完成初步的搭建。据了解,华为DCS领域总裁张伟力将担任华为医疗卫生军团负责人,张伟力此前岗位隶属于华为数据存储产品线。 凭借过去的军团模式,华为已经在多个版图上 而华为的医疗军团模式,能否带领整个AI医疗行业,走出一种新的方法论,这是最值得关注的。 进军医疗大模型,华为准备好了吗? 先是2月18日,华为联合瑞金医院发布了临床级多模态互动式病理大模型——RuiPath。该大模型基于华为DCS AI解决方案打造,通过利用国产存储和算力的协同,仅需算力卡16张。 3天后,塞力医疗集团与华为在华为武汉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基于各自领域的技术优势,以AI技术为纽带,在智能诊断产品研发、数字疗法及脑科学大模型、罕见病/危重症等专病大模型、微生物耐药诊疗及预测大模型、智慧“无废城市”“无废院区”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在刚刚结束的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东软作为华为在医疗健康信息化领域的全面生态伙伴应邀亮相。 近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宣布成功部署华为Atlas 800 I A2推理服务器,支撑医院DeepSeek智能应用及多场景AI诊疗服务。润达医疗提供技术支持,依托昇腾AI技术开发医疗垂直大模型...... 一连串的动作,华为似乎正在医疗大模型领域有所行动。 就在日前,华为公布了最近行动的终极目标:成立医疗卫生军团,将重点构建AI辅助诊断解决方案体系,推动医疗大模型在临床场景的应用。 据了解,本次医疗卫生军团的组建,主要涉及华为内部,还有部分医疗业务仍然分布在华为云等业务体系内。 任正非曾在华为过往的军团组建成立大会上发言,介绍华为进行军团化改革的目的,“重视各自军团的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建立”“构建共生共赢的伙伴体系,卷入众多合作伙伴的千军万马,服务好千行百业”。 医药行业也是一样。 在此前的业务实践中,华为几乎没有直接面向医疗行业的业务,而是定位生态型企业,为医疗领域的各类企业提供底座,以计算、数据、AI服务行业。 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突破,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趋势。 那么,华为布局医疗大模型的场景应用,有什么优势? 据了解,华为当前的AI医疗技术覆盖了从基础硬件到应用场景的各个层面。 例如,华为推出的昇腾AI芯片,已经在医疗影像分析、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深度学习算法,昇腾芯片能够帮助医生更快速、准确地进行疾病诊断,尤其是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的应用,帮助提升医疗诊断的精准度。 华为的AI技术不仅仅体现在产品硬件的设计上,还通过AI算法、数据分析、物联网(IoT)应用等方面,致力于提升医疗行业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事实上,华为在医疗领域早有涉猎,如今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医疗行业的升级已经是必然路径。 生态站位背后的意义 如何理解华为医疗军团背后的意义? 良医看来,一个关键词就是生态定位!以打造智能医疗生态为终极目标的必经之路,就是场景化落地。 落地,对于大模型而言,是一个敏感词。 事实上,从2023年大模型赛道崛起后,就经历了资本谨慎、热钱涌入、谨慎离场,再小心入场四个阶段。过去一年,上百亿的资金涌入大模型赛道,催生了创业领域的大模型六虎。 但时间走到去年下半年,融资热潮迅速降温,关键问题就在于投资人在真金白银地投入后发现,大模型企业虽然掌握技术,但是距离落地和商业化仍然很难。 投资人谨慎观望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融资热度下降,而没有外部资金支持的大模型项目如果难以尽快推进商业化,就很难留在牌桌上。结果,到了年底,市场上就传出了大模型竞价卷市场的消息。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在于场景化落地难。但从过去的经验上看,这又是华为的优势所在。 这一次,华为选择从医疗领域下手。 事实上,业内公认医疗领域的数据质量很高,这样的行业会率先实现AI应用的落地。 华为的医疗战略已经较为清晰,即从基础设施到智能服务,覆盖整个产业链。良医发现,华为在智能医疗领域的布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智慧医院建设 通过提供高效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帮助医院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例如,华为推出的智慧医院平台,通过数据整合、云计算和AI技术,优化了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和管理流程。这一平台能够实现对病人数据的实时监控,支持远程诊断,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AI辅助诊断与治疗 华为的A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分析、基因组学、个性化治疗等领域。 比如,通过与多家医院合作,华为推动AI辅助诊断系统的落地,这些系统能够帮助医生分析医学影像,提升早期疾病的筛查能力,尤其是在肺癌、乳腺癌等高发疾病的早期筛查中,AI系统已经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第三,远程医疗与健康管理 布局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市场。 比如,华为通过与各大医疗机构合作,推出了健康监测系统,结合AI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例如,华为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能够实时监测用户的心率、血氧、运动量等健康数据,并通过AI分析提供健康建议。 目前,华为智慧医疗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发展方向,不过良医也需要指出,在推进医疗应用落地方面,仍然有三方面的障碍:
这也意味着,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拓展场景化,都需要更多数据和算力的支持,以及不断地训练。华为最近一段时间释放多个合作,也是在进一步推进自身的节奏。 军团模式能否打破竞争? 进军医疗大模型,华为是有优势的。 从2021年开始,华为组建的军团队伍已超过20个,覆盖煤矿、港口、公路、智能光伏以及电力数字化等多个领域,但期间也有推进较慢甚至是关闭的军团,发展成效取决于行业的整体发展。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曾回应称,成立军团的目的是一个军团只针对一个特定行业,把行业吃透,缩短内部管理链条,完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难最累的活。 也意味着,华为过去这种军团能力,可以较大程度地复制到医疗领域。华为通过内部建立组织机构,从而快速地把某一个垂直行业在短时间内吃透、摸透、打透,从产品能力到地推的能力和关系图谱,这都是其他创业项目不能比拟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可以复制其他军团的经验,并形成方法论,然后解决新行业的问题。 胡厚崑曾表示,“成立军团是因为华为的产品线比较长,技术也比较多,虽然手上有一堆‘武器’,但有时候并不能解决用户的问题。我们把销售、服务、产品需求管理团队,解决方案开放团队,生态拓展团队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军团。一个军团只针对一个行业,把这个行业吃透,缩短内部管理链条,更快地响应用户需求。” 不过,虽然有着很强的积累,但华为在医疗领域也并非真的高枕无忧了。 从目前的市场格局看,华为也需要面对不少的竞争对手。 在医疗大模型赛道,已经涌入了不少玩家,跑出了诸如百川智能、百度灵医大模型、商汤科技大医、讯飞医疗星火大模型等项目。 以百川智能为例,不同于AI六虎其他五家,百川算是较早就专注医疗领域的大模型平台。业内,百川智能一直认为医疗是“大模型皇冠上的明珠”,是打造超级应用的最佳场景。 其自研的通用医疗增强大模型,已在多个权威评测中超越了GPT-4。百川智能还在7月初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首次对外展示了AI医疗类应用——AI健康顾问。 再看百度。 由于在医疗领域有着较长时间的深耕,百度在AI医疗领域优势明显,依托于百度大健康多年沉淀的可用数据和先进数字技术,2023年9月,百度健康发布了首个产业级医疗大模型——灵医大模型,去年4月灵医大模型通过网信办备案,获得官方认可。 随着基础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及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2024年,医学基础模型的发展主旋律为从通用领域逐步细化到医疗各领域。 华为军团模式的优点,或许就在于可以与各个不同场景中的龙头企业进行合作,然后更垂直地进行技术方面的细化和升级。同时,通过医疗各领域的交叉,实现医疗大模型方面的突破。 无论是在技术或者场景方面,这都是极大的优势。 良医财经的思考: 医疗大模型,走到关键场 不同于其他领域,医疗行业拥有海量的数据以及巨大的需求缺口待满足,更容易实现规模化的商业落地,因此医疗行业一直被视为AI大模型落地的最佳领域之一。 回顾2024年,医疗基础模型的进展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方法论上的创新。 而到了2025年,医疗大模型将更加迅速地走向场景化。谁能率先一步走到生态圈的站位,谁的竞争力就会大一些。 目前在经历激烈的竞争后,已经有一部分医疗大模型应用脱颖而出,它们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一部分更是深入到临床领域并崭露头角。 华为军团模式有着独特的先天优势,这场AI医疗的竞争,华为可能走得会更快一点。更重要的是,华为的AI医疗模式,或许将给整个行业提出一种创新模式,带动医疗行业进行一次效率升级。 来源:良医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