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去年年初,我从上海一家医疗器械大外企,跳到了一家国内知名医疗器械公司,不知不觉工作一年了,简单谈谈这一年的的工作感想。从大外企跳到民企,我的工资从一年40万涨到70万,职位也从外企的经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去年年初,我从上海一家医疗器械大外企,跳到了一家国内知名医疗器械公司,不知不觉工作一年了,简单谈谈这一年的的工作感想。 从大外企跳到民企,我的工资从一年40万涨到70万,职位也从外企的经理,变成民企的总监,职业发展与否看看工资单就知道了,这是我这次跳槽最满意的地方。 刚到民企,我就发现工作节奏和决策流程给我的冲击最大。外企层级多,流程特别繁琐,做个决策得一层一层往上批,虽说严谨,可太不灵活了。民企就像个灵活的小快艇,做决策不用绕那么多弯,能马上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不过有时候也让人觉得有点 “草台班子” 的感觉。像我这种习惯把每个环节都精雕细琢的人,刚开始还真有点不适应,经常被民企同事干活的高效和果断惊到。但很快我就明白了,民企能在激烈竞争里活下来,靠的就是这份灵活劲儿。 文化氛围上,两边差别也挺大。外企就像个打理得很精致的花园,一切都井井有条,员工各干各的活儿;民企更像一片热热闹闹、充满生机的热带雨林,员工常常一个人要干好几样事,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挺强。在民企,大家交流起来更直接、更开放,为了把事儿做成,都能畅所欲言,有时候还争得脸红脖子粗的。慢慢地,我也不像在外企那会儿,说话做事那么保守、含蓄了,能更直接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再说说质量管理工作。在外企,质量管理体系已经很成熟完善了,我只要按规矩执行,再稍微优化一下就行。可民企的质量体系大多还在建设或者完善当中,这给了我很大的发挥空间,同时压力也特别大。我不光得按照法规搭建质量框架,还得想办法让每个员工心里都有质量这根弦,而且得在资源不那么充足的情况下,达到高标准的质量要求。这就像一场和时间、资源赛跑的比赛,每往前迈一步都不容易。真得感谢我现在民企的老板,特别支持我工作。在民企,职位高一级,话语权就大很多,要是老板不坚定支持,质量工作根本没法推进。 在管理供应商这方面,外企靠着大品牌和大规模,很容易就能吸引到优质供应商,而且筛选标准特别严格。民企就得从性价比、发展潜力等好多方面综合考虑,还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供应商,和他们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我得重新琢磨供应商评估体系,深入了解每个供应商的情况和潜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找到成本和效益最合适的平衡点。 回头看这段跳槽经历,虽说挑战一个接一个,但收获也不少。我管理的人数从外企的8个人,到民企成功管起30多人(包括 QC),这让我对自己在职场上更有信心了。民企的活力和创造力,把我从外企的舒适圈里拽了出来,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方法。在这儿,我学会了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想办法做成事,在变化很快的环境里守住质量底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民企灵活多变的特点利用好,实现双赢。这不只是换了份工作,更是对自己的一次重新塑造和成长。我相信,在民企这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舞台上,我能不断迭代,继续出彩,为咱们国内医疗器械的发展多出份力! 来源:医咖粉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