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海外市场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作者:西北哽1944年6月6日,当盟军舰队在诺曼底灰蓝色的晨雾中撕开大西洋壁垒时,人类战争史见证了一场精妙绝伦的战略辩证法——以局部撤退换取全局突破,以资源收缩实现力量聚焦,标志着 ...
让海外市场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作者:西北哽 1944年6月6日,当盟军舰队在诺曼底灰蓝色的晨雾中撕开大西洋壁垒时,人类战争史见证了一场精妙绝伦的战略辩证法——以局部撤退换取全局突破,以资源收缩实现力量聚焦,标志着战势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的关键转折。 翻看复星医药的2024年财报,赫然浮现出相似的战术智慧:抛售Gland Pharma 6%股权;斩断与和睦家十六年情缘。逾30亿元资金回流的背后,是这家中国老牌药企在产业周期更迭中发起的“静默登陆”。 这是一次精密计算后的战略性举措,恰如诺曼底滩头的血色浪花,终将冲刷出通往柏林的道路。 1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 2024年,复星医药营业收入410.7亿元。按医药制造业的收入来算,复星医药是中国营收最大的医药工业企业之一。即使光算制药业务,复星医药去年的营收也达到了289亿元, ▌稳居国内头部。 复星医药的医药版图中没有太过依赖的仿制药单品,创新药营收百亿在望,已基本从新冠产品的影响中走了出来,业绩显示出逐渐向好的趋势。 不过市场仍对复星医药心存芥蒂,股价长期萎靡,不禁要问复星医药的“春天”何时到来? 如果集采政策今年真的如市场预期般调整,为创新药提供更充分的保护,加上丙类目录发布,像复星医药这类头部药企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利好。这可能就是吴以芳在业绩会上所说“嗅到春天的脚步”的真实含义。 其实,为了等待“春天”,复星医药2024年一直在战略性聚焦 同时,通过经营现金流优化、供应链管理、资本开支控制等多项措施,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到44.77亿元,同比增长超31%,增速优于当期经营性利润增长,经营质量和运营效率均显著提升。 过去15年来,复星医药的净资产收益率几乎在12%之上,让公司有足够的空间调动财务杠杆进行扩张。但2022年之后ROE突然降到10%以下,显示公司盈利能力变弱。 去年,复星医药的经营性活动净现金流先行反弹,表明成本控制和低效率资产清理都是有效的举措,改善了现金流,有助于公司恢复财务平衡。 按照吴以芳的说法:今年还会加大处置资产力度,回笼更多资金。 2把钱投到效率更高的环节 另一方面,复星医药在悄悄进行管线调整。 早前,复星医药执行总裁、全球研发中心CEO王兴利就表达了这两年复星医药的管线调整策略:“未来肿瘤板块肯定还是研发投入的重点,但也会聚焦选择更多创新性强,价值大、风险高的产品开发,在非肿瘤领域的研发投入也将逐渐增加”。 在全球新药研发重点领域中,抗肿瘤领域药物历来占比最大,靶点集中也是新药研发“内卷”的主因之一。但是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在中国的流行病数据上也同样呈现上升趋势。 只是这一类药物在研发布局上少有企业触碰,存在极大的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拥有巨大市场增量空间。 今年伊始,复星医药在肾病领域传来好消息,获许可引进独家开发和商业化的全新机制降磷First-in-class创新药万缇乐(盐酸替那帕诺片)用于治疗CKD成人透析患者的适应症在中国获批,这是该适应症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适应症,将为透析高磷血症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此外,肿瘤支持领域的止吐药奥康泽(妥匹坦帕洛诺司琼胶囊)以及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产品珮金(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心衰和高血压治疗药物一心坦(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在2024年均实现较快增长。 对比过去两年复星医药披露的重点管线列表:一些早就该进入临床的管线,基本没有再推进了, ▌例如OX40、LAG-3、CTLA-4等。 LAG-3和PD-1联用的潜力,但国内跟风很快,2021年就有15个项目进入临床,复星医药肯定赶不上;CTLA-4更是如此,不仅原研药的生物类似药都有了,康方早就推出了双抗;OX40则是罗氏、阿斯利康、GSK、百时美施贵宝等大外企全都失败的靶点。 复星医药把资金重点投在转移性结直肠癌、ESR1突变乳腺癌等少有竞品的适应症上,还重点推进TIGIT、EGFR ADC等有优势的管线,这些才是在未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 (复星医药临近后端的管线,摘自2024年年报) “差异化+国际化”的研发策略,已能在汉斯状的身上看到成功经验:在极度“内卷”的PD-1赛道,聚焦差异化的分子作用机制,以及小细胞肺癌这一适应症上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成就了汉斯状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已在包括中国、欧盟、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把钱投到效率更高的环节,这是复星医药30多年来经营的核心逻辑。在看到复星医药不断退出投资项目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另一股破土新生的力量。 3退是为了更好的进 今年2月,复星医药的创新药PD-1斯鲁利单抗在欧盟获批上市,距离敲开美国市场大门还有一步之遥。 早年间,国内药企出海基本选择BD模式,近年来Newco也成热门。真正有胆量和能力自建销售网络的,百济神州算一个, ▌复星医药也算一个。 说起来,复星医药应该是目前国内药企中拥有海外销售网络最庞大的公司,没有之一。论覆盖范围,美国、欧洲、非洲、印度、东南亚都有布局;论销售额,2024年复星医药海外收入113亿,占总营收比重超27%。 当然,复星医药现在的海外收入主要来自于仿制药和医疗器械。前些年收购印度Gland Pharma、法国Tridem Pharma以及高值器械板块的Alma和Breas,获得了几乎覆盖全球主流市场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销售网络。现在复星医药的海外营销团队,超1000人。有如此强大的销售渠道, ▌只卖仿制药肯定是可惜了。 吴以芳在交流会上提到:“退是为了更好的进,从非战略、非核心退出的资金,投到战略的、核心的业务上去。” 可以推测一下复星医药未来的走向:把资源向创新药和高值器械集中,利用全球网络快速推广到海外,真正实现全球化布局。 斯鲁利单抗将会是个样本。今年斯鲁利单抗启动欧洲销售,未来1-2年内有望美国FDA获批。按规划,今明两年是市场磨合期,预计2027年PD-1开始将体现出欧美市场商业化的价值。 这条路走通后,复星医药就能快速复制,利用自有创新药销售团队,将更多创新产品推向欧美主流市场。同时,也能赋能国内中小Biotech的出海,甚至生产都能托付给复星医药。 复星医药制药板块已有10条生产线通过美国、欧盟等主流法规市场GMP认证。今后,复星医药完全可以成为中国药企出海的“诺亚方舟”,帮助国内创新品种出海落地。 复星医药的海外BD能力已经不用怀疑了: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新冠mRNA疫苗、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再到CNS领域的“磁波刀”以及多款创新药等都证明了这一点。 如今来看,复星医药想打造的其实是一张全球化的运营网络,从创新药的全球研发、注册、临床及商业化,再到药品的本地化生产和仓储物流。覆盖欧美主流市场,以及以非洲为核心的新兴市场。 让海外市场不再那么遥不可及,才是复星医药在中国医药界真正的价值所在。 来源:拇指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