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超90%,微创医疗何时上岸?

解读 鹏哥
2025-4-7 14:48 15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医深观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作为仅次于迈瑞的中国创新医械龙头,微创医疗曾被寄予无限厚望,巅峰市值一度超越1200亿港元。然而,在集采重创等困境下,微创的高歌猛进似乎被画上了句号,如今市值蒸发超90%,仅剩142亿港元。01.业务狂飙据悉,微 ...

 作为仅次于迈瑞的中国创新医械龙头,微创医疗曾被寄予无限厚望,巅峰市值一度超越1200亿港元

然而,在集采重创等困境下,微创的高歌猛进似乎被画上了句号,如今市值蒸发超90%,仅剩142亿港元

01.业务狂飙

据悉,微创医疗以冠脉支架起家,凭借高性价比迅速打开国内市场。2010年上市时,其产品市占率已超过26%。其中,它推出的Firehawk支架(全球最细药物支架),还一度成为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的标杆。

但与其他同行专注于特定赛道不同的是,微创在主攻心血管介入业务仅10年后,便开始多元化业务的狂飙模式。通过自研+并购,微创医疗在短短数年间,其产品就覆盖心血管、骨科、神经介入、医美等12大领域。

为支撑后续业务线的研发以及抬高估值的考量,微创医疗在狂热资本的推动下,借助“分拆子公司上市”模式快速扩张。2019年至2022年期间,微创医疗成功分拆心脉医疗、微创机器人等6家子公司上市,累计融资超20亿美元,被业界奉为“分拆狂魔”。

2020年全球医疗需求激增,叠加资本市场也对高值耗材领域充满乐观情绪,微创当年的股价直接飙涨超355%,成为千亿市值的“白马股”。在股东大会上,公司董事长常兆华更是放出豪言:“微创医疗是一家有万亿市值基因的公司”

当时,谁也未曾想到,微创会有受尽苦难的一天。

一方面,国内集采重击微创医疗核心产品的价格。比如冠脉支架集采导致产品均价从1.3万元骤降至700元,微创核心业务心血管介入2020年收入暴跌44.6%,2021年再降10.8%至1.39亿美元 。骨科业务因人工关节集采收入下降31.7%,神经介入等潜力赛道也面临集采风险。

另一方面,过度分拆所产生的高昂投入成本也直接拖累微创。目前,微创子公司中仅心脉医疗、微电生理实现短暂盈利,其余已持续亏损多年。为继续运营下去,微创医疗作为这些业务背后的母公司,不得不背上巨额债务。2024年,微创医疗短期债务就高达7.43亿美元,最终通过“借新还旧”暂时化解。

更为严峻的是,若2026年微创医疗无法实现盈利9000万美元的承诺,“债主”高瓴资本有权要求提前还款,可能触发微创连锁债务危机。

02.浪子回头

微创医疗在陷入债务危机后,终于寻思浪子回头。

它从原本的多元化扩张转向聚焦心血管、骨科等核心赛道缩减非核心研发项目,比如其2023年研发费用同比下降9.6%,管理费用减少18.5%。2023年员工总数减少1205人至7015人,关闭部分非核心子公司(如微创在线、康复业务等)。

为了腾出更多现金流,2024年微创甚至将陪伴自己23年的上海张江总部物业售出(估值3.8亿元)。

可以发现,这些降本增效的组合拳下去,已颇见成效。2024财年微创医疗营收同比增长9.6%至10.3亿美元,净亏损收窄59%至2.68亿美元,符合与高瓴资本对赌协议中“2024年亏损不超2.75亿美元”的目标。

其中,新兴业务表现亮眼,微电生理2024年净利润增长815%,手术机器人业务营收增速达143%,成为集团少数增长业务 。

然而传统支柱业务(心血管介入、骨科等)增速仅个位数。冠脉支架、骨科关节等核心产品仍面临集采降价压力,叠加国产替代竞争加剧,毛利率可能进一步承压

微创医疗预计2025年归母净亏损仍达3954万美元,首次盈利需等到2026年(预测净利润7381万美元)。中金和美银证券已上调微创目标价,但均未调整盈利预测,这显示市场对其短期盈利兑现仍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微创医疗似乎正试图通过海外扩张(2024年海外收入增长85% )以及新技术迭代(2025年计划推出至少2款心脏电生理PFA产品)翻盘。

-END-

资本狂欢退潮后,能留在岸上的才是真英雄。微创多把心思放在核心产品创收以及全球化布局上,才更容易走出低谷。

来源:医深观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