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借新冠检测试剂实现业绩爆发的生物科技企业诺唯赞(688105.SH),正试图以“半价补贴”的策略抢占进口替代市场。4月10日起至4月30日,诺唯赞对新用户首次下单给予产品直降50%优惠。4月11日晚间诺唯赞披露的投资者 ...
曾借新冠检测试剂实现业绩爆发的生物科技企业诺唯赞(688105.SH),正试图以“半价补贴”的策略抢占进口替代市场。 4月10日起至4月30日,诺唯赞对新用户首次下单给予产品直降50%优惠。4月11日晚间诺唯赞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中,该司董事长、总经理曹林强调:“在这一轮浪潮中,考虑到成本和供应链安全,客户国产替代的主动性意愿会更强,在这样的外部大环境下,我们进行进口替代的势能大幅增长。” 此番表态背后,是实验室进口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因关税导致采购成本及供应链稳定性大打折扣的现实的倒逼。 然而,回到企业本身,其最新披露的2024年年报也暴露多重隐忧。尽管诺唯赞2024年营收微增7.15%至13.78亿元,其归母净利润仍亏损1809.38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缺口扩大至968万元。在同行业可比企业研发投入普遍维持增长的态势下,诺唯赞研发费用连续两年下滑,薪酬结构发生分化,高管团队薪酬大幅增加,部分高管薪酬同比增长超90%,研发人员整体薪酬却在人数增长前提下不升反降。 全线产品降价50% “诺唯赞目前主要有几个客户群,包括高校科研院所、诊断企业、基因测序企业、动物疾病企业以及制药企业。进口的默克、赛默飞世尔、PE等在科研、诊断客户方面市场份额目前占比仍超过50%的份额,而在制药企业中份额远高于此。这些企业之前对价格不敏感,但近几年基于集采对成本的压力、供应链安全等考虑,客户会有很高的进行国产替代的动力和意愿。”诺唯赞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提到。 4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催化实验试剂/设备国产替代需求。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周迪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关税增加对实验室的影响较为显著。在成本方面,关税的征收直接增加了进口试剂和设备的采购成本,实验室的采购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此外,高关税可能会使进口试剂/设备的供应变得更加不稳定。” 在此情形下,国产分子试剂供应商诺唯赞试图以“半价补贴”的策略抢占进口替代市场。 4月9日晚间诺唯赞公众号发布专项补贴降价信息,具体来看,4月10日起至4月30日,诺唯赞对新用户首次下单给予产品直降50%优惠。 不过,据记者了解,目前进口实验试剂等产品尚未明确涨价或涨价幅度。早前,默克集团中国官方网站公告称,若关税政策导致成本持续攀升,或将对未交付订单及后续订单价格进行调整。同一时间,赛默飞中国官网也曾因维护暂停下单功能。 本报记者采访了一名生物医药专业研究生,她表示:“我刚刚在销售代理处买了赛默飞的实验试剂(细胞分析产品),价格暂时没有涨,但代理说快(涨)了。”提到为什么不选择国产试剂,她表示:“之前用的都是这个,突然换不熟悉的国产试剂怕影响实验结果。” “这也是进口试剂/设备国产替代存在诸多难点,长期以来科研人员和企业对进口品牌形成了较高的信任度和依赖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产替代的推进。此外,产业生态上,国产试剂和设备的配套体系尚不完善。例如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维修和技术支持不够及时,影响用户体验。”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对于优惠政策发布后市场的反馈,本报记者致电、致函诺唯赞公司,但未能得到公司回应。 从公司营业收入来看,诺唯赞生物试剂为营收大头,2024年该类产品营业收入实现11.08亿元,占当年总营收80%。 持续亏损,高管率先涨薪 事实上,诺唯赞正需要一股进口替代的势能。 成立于2012年的诺唯赞,是一家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生物科技企业,公司于2021年11月登录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初,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诺唯赞凭借新冠检测试剂盒以及生物试剂业绩得以爆发式增长。 2020年至2022年,诺唯赞实现营收15.64亿元、18.69亿元、35.6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8.22亿元、6.78亿元、5.94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为8.14亿元、6.44亿元、5.97亿元。而在此之前,诺唯赞营收水平仅为个位数。 随着疫情红利消退,诺唯赞的业绩开始回落。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86亿元,同比下降63.97%,实现净利润-7096万元,同比下降111.94%。为应对业绩回落,公司在业务类型上新布局了一些探索型业务,同时,着重日常经营管理的降本增效。 今年4月9日晚间,诺唯赞披露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8亿元,同比增长7.15%;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809万元,亏损收窄超7成;扣非归母净利润为亏损8322万元;经营现金流净额为-968万元,同比下降106.3%;EPS(全面摊薄)为-0.045元。 可以看出费用控制取得一定成效,但公司业绩仍旧处于亏损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在业绩继续亏损情况下,诺唯赞高管团队却率先涨薪。 具体来看,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2023年薪酬总额为884.18万元,2024年涨至1066.82万元,其中以董事长、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曹林为代表的多名高管2024年薪酬同比增长超90%。与此同时,公司研发团队整体薪酬却出现不一样的走向,2024年末公司技术员工共有706名,比2023年末的637名多出69人,但研发职工薪酬总额却只有16876.89万元,较2023年的19083.54万元,减少2206.65万元。 这种“差距”引发质疑。天使投资人郭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公司尚未盈利的状况下,这种薪资差距变化可能会引发内部公平性问题,影响研发人员积极性,进而对公司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公司需平衡好短期成本控制与长期创新发展的关系。” 对于市场关切的高管涨薪、研发投入收缩等问题,记者致电、致函诺唯赞,但截至发稿诺唯赞未予回应。 在贸易变局与产业重构间,这家生物科技企业的低价攻势能否真正撬动国产替代的齿轮,仍需时间检验。但可以确定的是,仅靠价格战难以建立可持续竞争力。 来源:华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