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二次折戟,7亿元投资遇重挫。偏爱蓝海的丽珠拿什么穿越周期? ...

企业 鹏哥
2023-10-7 16:43 241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E药经理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从OTC到中药独家品种,再到两大专科制剂,丽珠一直在寻找蓝海。当天津同仁堂宣布第二次终止IPO后,朱保国与他的丽珠集团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从丽珠集团与健康元同时发布的公告来看,“丽珠集团参股企业天津 ...


从OTC到中药独家品种,再到两大专科制剂,丽珠一直在寻找蓝海。

当天津同仁堂宣布第二次终止IPO后,朱保国与他的丽珠集团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
从丽珠集团与健康元同时发布的公告来看,“丽珠集团参股企业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决定对其上市战略进行调整,经认真研究和审慎考虑,决定撤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
丽珠集团这场7亿元的投资,碰壁了吗?
回看天津同仁堂的IPO之路,曾于2018年4月递交招股书,2020年终止了主板上市申请,并撤回了相关申请文件,首次IPO宣告终止。到了2021年3月,天津同仁堂与民生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宣布拟在创业板上市。至今年9月10日,再次折戟。
而丽珠与天津同仁堂的“缘分”也从2021年3月开启。彼时,丽珠集团以7.24亿元受让天津天士力所持有的天津同仁堂4400万股,约占总股本的40%。丽珠集团表示,天津同仁堂经营业绩稳健,产品独特且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交易完成后,将在中药业务发展方面与天津同仁堂进行协同,可以通过其现金分红或首次公开募股上市等方式实现相应的投资收益。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天津同仁堂营收分别是8.18亿元、10.12亿元、10.8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是1.61亿元、1.91亿元、2.07亿元。
然而,在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天津同仁堂深陷关于商标争议、销售费用、供应商、大额分红以及研发投入等方面的问询。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回忆起8月初因为陷入合规风暴导致闪崩跌停的丽珠集团……

营销“黄埔军校”的合规近忧
在珠海,丽珠素有珠海生物医药“黄埔军校”之称,健帆生物的前身为丽珠医用材料厂,健帆生物董事长董凡曾就职于丽珠集团;赛隆药业实控人蔡南桂、唐霖夫妇也曾就职于丽珠集团。
之于整个行业,丽珠更是有医药零售界“黄埔军校”之称。然而这座“黄埔军校”,如今似乎面临着营销不合规风暴的席卷。
当8月7日一份名为《广东省药品耗材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文件截图流出后,丽珠股价闪崩跌停了。
截图内容显示,2021年至2023年3月,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累计向2953家商务推广公司支付服务、咨询等费用30.82亿元,其中向8家由丽珠集团员工开设的咨询公司支付咨询费1240.01万元,资金到账后被转入相关员工个人账户用于药品公关。
虽然丽珠也迅速对股价大跌以及网传的“涉及违规支出公关费用”的相关消息作出回应,但投资者却依然持担忧态度。
投资者的担忧不无道理。从年报来看,丽珠集团每年的销售费用支出占营收比虽然较2018年前接近40%的比例有所降低,但30%的支出比重在如今的医药行业也算得上“前列”。2020 年至2022年的三年间,丽珠的销售费用分别为30.76亿元、38.84亿元、38.87亿元,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约为29.24%、32.19%、30.78%。再具体来看,销售费用中的营销推广费分别为27.17亿元、34.56亿元、34.48亿元,约占当期销售费用的88.33%、88.98%、88.71%。从人员配置来说,2020年至2022年,丽珠集团披露的销售人员数量分别为1809人、1802人、1819人,若以人均分担营销推广费,疫情三年中,每名销售人员每年需要的营销费用为150.18万元、191.78万元、189.53万元。有分析师指出,丽珠的销售费用构成较为简单,营销推广费是绝对主力,其次是销售的员工薪酬,其余的包括办公交际及差旅费、会务费及其他。
其实丽珠自2011年起,便启动了营销模式改革,丽珠发布的《反腐败反商业贿赂制度》,设置了十类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禁止出现的行为。在丽珠最新披露的《2022年度社会、环境及管制报告》中,花费了14页的笔墨介绍了丽珠的商业道德维护成果,包括反贪腐、举报人保证、临床伦理、负责任营销等。前述分析师认为,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销售人员与团队的专业素养、内部强化对销售行为的监督和检查,进一步确保销售费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寻找穿越周期的王牌
8月23日,丽珠发布了2023年的半年成绩单后,一位长期关注丽珠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告诉E药经理人“一份超出预期的中报。”
上半年营收66.9亿元,同比增长6.15%;归母净利润11.35亿元,同比增长11.5%。这位投资者表示,若从营收与净利的角度来看,二季度的业绩复苏之势较上半年整体更明显,营收同比增长16.0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18%。
“回暖之后下半年的业绩会更好看。”该投资者认为。
翻看丽珠的财报,其业务上到原料药、中间体,下到中药、高端制剂与生物药,乃至已分拆上市的IVD业务,多元化是丽珠产业规划最大的特点。以各板块上半年业绩来看,化药依然是丽珠业绩的绝对支柱,虽同比下降2.42%,但34.8亿元的营收占集团总营收超五成;原料药业务位居次席,以17.8亿元的收入占总营收的26.63%;在疫情中崭露头角的中药业务虽然尚未过亿元大关,但同比大增94.42%;诊断试剂与生物制品则分列四、五位。
在如今医药产业重构的大环境下,走过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从无到有的诞生期、经历了产业低质量发展野蛮生长第一周期的传统大药企们,无一不走上转型的道路。面对这一次创新转型重构的浪潮,转型中的传统豪强是能够踩对节奏,在加速洗牌中依然立于潮头,还是决策失误被时代的后浪“拍”在沙滩上?
对丽珠而言,成立近40年来,寻求自身业务上的转型已不是第一次。在如今整个产业的重构之下,覆盖面大而全的业务布局,给它带来了什么?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发家于珠海的医药公司,到卖出第一个年销售额破亿元大单品、再到成为占比全国药品进口总额10%的国内最大医药进出口分销商之一,丽珠仅仅用了6年。
时间回到1985年,澳门南粤(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制药工业公司等中外股东,共同发起设立了一家名为丽珠的公司。6年后的1991年,丽珠的医药贸易额已经从成立之初的1000万元飙升至5.5亿元,成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医药进出口分销商之一,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以当年的数据来看,丽珠的业绩占当时国内药品销售总额的2.5%,其中进口占全国药品进口总额的10%。“全国各地的医院药剂科主任都排队在丽珠的会议室等着买进口药。”曾有行业人士这样回忆。
虽医药进出口分销业务让丽珠名声大噪,但生产仿制药、生物制药以及原料药,是丽珠作为传统药企的主业。
早在1989年,丽珠的初代王牌产品“丽珠得乐”问世,两年内年销售额便突破1亿元,并称霸国内胃药市场多年。发迹于丽珠得乐、丽珠肠乐等消化道类OTC用药后,丽珠的抗病毒颗粒、参芪扶正注射液等中药制剂也在数年内相继上市。受“非典”的影响,抗病毒颗粒在2003年的销售收入增长超过50%。2009年后,在医保目录扩容与独家品种优势的助力下,参芪扶正注射液成为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大品种。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参芪扶正注射液都是丽珠的拳头产品。2009年至2016年期间,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年销售额从2.7亿元飙升至16.8亿元,是丽珠营收和利润增长的主要力量。
然而世事难料,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频发的大背景下,参芪扶正注射液于2017年被列为医保目录乙类产品,并限与肺癌、胃癌放化疗同步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营收也走上了下坡路。仅仅4年的时间,销售额就从2016年的16.8亿元下跌至2020年的6.1亿元。近三年来,丽珠已经不再单独披露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单品销售额。
医药行业一品独大撑起业绩一片天的公司不在少数,当拳头产品遭遇“滑铁卢”时,公司业绩难免出现波动,或一蹶不振,或陷入阵痛。
不过,这种情况却并未出现在丽珠的身上。
早在参芪扶正注射液尚能撑起业绩的时候,2010年丽珠就开始进入创新转型的阶段,转型的方向便是微球制剂与生物药。1类新药艾普拉唑和亮丙瑞林微球一经推出销量便迅速增长,逐步接替参芪扶正注射液成为丽珠的王牌产品。
从最早的以丽珠得乐为代表的OTC产品、到中药品种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崛起,再到目前的两大专科制剂成为主力品种,丽珠发展38年以来,不断有新的大单品扛起业绩的接力棒,也让丽珠能够平稳地穿越产业周期与动荡。

建起大单品护城河
巨轮转舵并不容易。如何在创新转型的语境里,真正提升创新能力,是传统大药企转型的核心命题之一。
自主创新是传统药企转型中最常见的创新模式。恒瑞、中生、石药等皆是如此,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通过自有的创新平台,掌握核心技术,收获创新成果。
丽珠也不例外。
如果说2015年是中国医药创新第一个周期的开始,那么丽珠可以被视作众多先行者之一。2010年,丽珠开始从普药向特色专科药转型,成立了微球部门和丽珠单抗子公司。与此同时,丽珠还围绕辅助生殖、消化、精神及神经、肿瘤免疫等领域布局,形成了清晰丰富的产品研发管线。时至今日,丽珠已经形成了化药、中药、原料药与精准医疗四个板块。
评价一家公司自主创新的“魄力”,往往会通过是否有超过10亿元的研发投入以及研投占比是否占营收10%以上来衡量。据Wind数据显示,A股医药制造业板块中,丽珠2022年研发费用为14.27亿元,位于医药制造业板块中的第7位,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为11.1%。若将时间的维度拉长,从2017年的5.76亿元到2021年的15.23亿元,丽珠近五年研发投入约54.29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重也由6.75%上升至12.63%,研发投入占比多年保持营收比10%以上。
研发重注于微球和生物药,已成为丽珠两大特色平台。以创新药与高壁垒复杂制剂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也已经进入收获期,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和消化道领域的重点产品艾普拉唑系列,成为了丽珠如今销售的两大“主力军”。
在丽珠的优势赛道消化道用药领域,艾普拉唑是一款历经十余年研发的1类专利新药,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等,具有剂量小、起效快、作用持久、安全性高、代谢独特等优势。从整个市场来看,已上市的PPI(质子泵抑制剂)包含注射和口服两种剂型,艾普拉唑肠溶片已于2017年被纳入医保,而注射用艾普拉唑钠也在2019年通过谈判进入医保。
微球制剂研发平台则是丽珠于2013年开始发展的高壁垒制剂,由于技术壁垒较高,已上市微球产品较少,竞争格局尚处于蓝海。2009年,丽珠成功研发并产业化上市了中国第一个缓释微球制剂—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打破了缓释微球被欧美药企长期垄断和技术封锁的局面。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在2020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继参芪扶正注射液后,丽珠的第二个销售突破10亿元规模的大单品。
可以说,在微球赛道上,丽珠有着绝对的优势。据药融云数据库显示,2022年国内的院内微球制剂市场规模接近50亿元,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但目前国内已获批的微球制剂仅有14款。具体到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来说,该品种2022年的整体销售额超31亿元,是微球制剂市场最畅销的品种,而丽珠作为主要生产厂家之一,市场占比高达61.58%。
2023年5月,丽珠的2.2类新药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获批,成为丽珠上市的第2个微球制剂,也是国内首个曲普瑞林微球制剂,丽珠在微球领域的优势愈加凸显。除了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和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多款在研微球制剂临床进展快速。
持续聚焦于创新药及高壁垒复杂制剂研发,丽珠的创新收获期将至。至2023年,丽珠已有多个重点品种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艾普拉唑钠新适应证、布南色林片、盐酸鲁拉西酮片均已报产;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已启动Ⅲ期临床试验;IL-17A/F单抗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可以看到,生物药平台、复杂制剂平台的在研产品逐步进入中后期临床,创新研发陆续进入了收获期。丽珠集团透露,预计未来数年,平均每年将会有3~5个重点制剂产品获批上市。
自主创新的同时,丽珠也正在通过授权许可、引进或战略合作的方式,拓宽研发管线,加快创新研发及国际化产业布局。如今年3月,丽珠引入Onconic Therapeutics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以强化自身在消化道领域优势布局。今年7月又获得了上海华汇拓医药在凝血酶抑制剂方面的专利授权,进一步拓宽自身治疗领域产品的全新布局。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