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普医疗仍在下滑,这一次更为猛烈。2024年,乐普医疗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 23.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80.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 ...
乐普医疗仍在下滑,这一次更为猛烈。 2024年,乐普医疗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 23.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80.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1亿元,同比下降80.28%。创下自2009年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 乐普医疗2024年创下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这让一年前乐普医疗董事长蒲忠杰在业绩会上宣称的“2024年净利润目标20亿-22.5亿”成了个笑话。 匪夷所思的是,在业绩发布后的第一个开盘日,也就是今天(4月21日),乐普医疗的股价竟然上涨了1.75%至11.06元/股,但相较于2020年7月的最高点(44.88元/股),跌幅达到75%。 计提资产减值成为影响乐普医疗业绩的重要因素。此外,占比最大的业务板块——医疗器械板块营收出现下滑;药品板块营收更是跌逾四成。 乐普医疗在尝试自救。 2024年9月起,乐普医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蒲忠杰之女——蒲绯,作为“创二代”正式“接棒”乐普医疗总经理之位,正动态调整各业务板块发展战略,以推动整体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01 - 退:大幅商誉减值 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73,464.39 万元,同比下降 25.82%。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 2,457,310.02 万元,较期 初下降1.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520,142.14万元,较期初下降4.85%;加 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9%。 乐普医疗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最早从事心血管植介入器械研发的企业之一,也是少有的围绕疾病领域多元化布局企业。 乐普医疗的中长期战略主要围绕“创新、消费、国际化”,希望通过多轮驱动实现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乐普医疗的多元化策略与心血管跨国巨头雅培有些相似。 在乐普医疗2024年暴雷的业绩中,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商誉和其他特定资产减值”。 什么是商誉呢? 就是一家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为这家企业未来盈利预期,付出的钱。而当这家企业的未来盈利预期下跌,就会形成商誉减值。 2024年,乐普医疗的商誉和其他特定资产共发生减值损失合计2.51亿元,其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影响为2.17亿元。 主要包括:
若剔除上述计提商誉和其他特定资产的减值的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38亿元,较上年同期同口径下降64.94%。 - 02 - 退:三大业务营收下滑 瞄准患者数量快速增长的心血管疾病领域,乐普医疗形成了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板块涵盖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成功开发并商业化多个“国产首创”产品,包括:无载体冠脉药物支架、双腔心脏起搏器、冠脉生物可吸收支架、冠脉切割球囊、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等。 但在2024年,三大板块的业绩均下滑。 医疗器械板块是公司业务中收入规模最大的板块,营收占比54.50%。2024年营业收入33.26亿元,同比下降9.47%。医疗器械板块又分为心血管植介入、体外诊断、外科麻醉三大板块。
药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7.58亿元,同比下降 42.25%。其中,制剂(仿制药)实现营业收入14.09亿元,同比下降 46.50%;原料药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 同比下降 14.99%。 乐普医疗的制剂业务在核心产品纳入国家集采后,主动调整销售策略,将重心转向 OTC零售端。但在2024 年,受国家医保局“四同药品”价格专项治理影响,院内医保 药品价格向院外市场传导,非医保药品价格同步承压,导致OTC终端销售受阻,实体药店行业景气度下行。在此背景下,乐普医疗零售端产品的纯销与发货量短期内显著下滑,营业收入受到冲击。乐普医疗表示:“目前,零售端发货已逐步恢复,预计仿制药业务将趋于稳定。” 鉴于仿制药行业整体面临集采降价压力、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乐普医疗调整仿制药收入结构,提升除阿托伐他汀钙和硫酸氢氯吡格雷以外其他药品的收入占比,同时战略性收缩仿制药业务投入,逐步将资源转向创新药及皮肤科注射类产品的研发,以优化业务结构并提升长期竞争力。 乐普医疗控股的创新药公司上海民为生物聚焦心血管、内分泌、代谢疾病及其并发症领域,拥有GPCR激动剂筛选平台LAGMA、RAF™超长效分子开发平台和Dual-siRNA 开发平台,可筛选GLP-1/GIP 等多靶点创新药、半衰期更长临床用药剂量更低的大分子抗体、给药间隔半年甚至更长周期的小分子RNA创新药。 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0.19亿元,同比下降 19.24%。该板块通过心血管专科医院、医学诊断实验室、药械电商平台等,提供心血管疾病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2024年,合肥心血管医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60%。 - 03 - 进:“创二代”接班,调整加速 2024年9月,乐普医疗前任总经理张志斌与副总经理郑国锐等核心高管突然辞职,给公司的管理层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张志斌2015年8月出任乐普医疗副总经理,2021年4月升任总经理,在乐普医疗任职长达9年;郑国锐曾任公司销售部西北/北京大区经理、乐普医疗市场部总监、乐普医疗副总经理等职务,同样在销售条线上耕耘多年。 张志斌辞任总经理后,蒲忠杰之女蒲绯接任总经理,具有MIT、哈佛背景,标志着公司进入“创二代”掌舵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乐普医疗的业绩变脸也明显发生在这一时期。2024年第四季度,乐普医疗的净利润从第三季度的1.05亿元骤变为亏损5.56亿元。 通常而言,新任管理者履新之际,往往会对前任遗留的业绩数据进行系统性重构,这一举措具有双重战略考量:其表层逻辑在于厘清权责边界,确保管理交接的规范性与可追溯性;更深层的意图则在于通过业绩基数的主动调优,为后续经营指标的修复性增长创造战略缓冲空间。 循着这一管理逻辑的路径依赖,乐普医疗在披露历史最差财报后出现的股价微涨,或许正是新任管理层通过前期业绩校准所释放的积极信号,其本质反映了企业治理周期中常见的业绩重置效应。 乐普医疗表示,未来将动态调整各业务板块战略:
乐普医疗称其业绩驱动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点: 1、老龄化趋势下心血管疾病防治需求持续增长。 2、心血管植介入产品集群丰富,创新产品陆续进入商业化阶段。 3、布局消费属性医疗产品,二季度起数款皮肤科产品有望上市。 4、海外新增市场开拓持续推进。 5、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医疗行业升级革新。 不过,根据乐普医疗披露的2025年一季报,乐普医疗仍然面随着营收、净利润双降:营业收入约为17.36亿元,同比下降9.67%;归属净利润约为3.79亿元,同比下降21.44%;扣非后净利润约为3.37亿元,同比下降26.08%。 转型之路充满挑战。“创二代”蒲绯能否带领乐普医疗触底反弹?仍需时间检验。 来源:Med空间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