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暴跌、股价下滑,乐普医疗面临多重危机。2024年,乐普医疗的归母净利润骤降80%以上。董事长曾立下20亿元的雄心目标,与现实背离严重。这家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医疗巨头,如今为何陷入困境?是否意味着乐普医疗的未 ...
业绩暴跌、股价下滑,乐普医疗面临多重危机。2024年,乐普医疗的归母净利润骤降80%以上。董事长曾立下20亿元的雄心目标,与现实背离严重。 这家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医疗巨头,如今为何陷入困境?是否意味着乐普医疗的未来前景已经蒙上阴影? 业绩暴跌:从巅峰到谷底 乐普医疗,曾是中国心血管医疗领域的领军企业,曾在2020年市值高达800亿元,股价接近45.66元。 2022年,乐普医疗的归母净利润创下了22.04亿元的历史新高。然而,仅仅两年后的2024年,公司业绩出现了急剧下滑。 2024年,乐普医疗实现营业收入61.03亿元,同比下降23.52%;归母净利润仅为2.47亿元,同比骤降80.37%。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市场预期,公司管理层在年初设定的20亿至22.5亿元的目标也彻底没戏了。 乐普医疗的心血管植介入业务,仍在核心业务板块中展现出一定的韧性。冠脉植介入业务和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在2024年取得了6.35%和44.03%的增长,部分创新产品(如可降解支架)贡献了部分增长动力。 体外诊断(IVD)业务的下滑,却成为了器械业务整体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由于后疫情时代新冠相关检测需求骤降,体外诊断业务收入大幅下降51.31%。 乐普医疗的药品板块在2024年遭遇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制剂业务方面。仿制药的价格受集采政策影响,销量下滑严重,收入下降了46.50%。 此外,公司在药品销售渠道上的调整也遭遇了“四同药品”价格治理政策的严峻冲击,导致零售市场价格受控、动销受阻。 与疫情相关的医疗服务需求大幅下降,也让乐普医疗的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遭遇了不小的冲击。虽然其在合肥心血管医院等业务上取得了一定的增长,但整体收入依旧下降了19.24%。 经营压力增加,研发人员减少 乐普医疗目前面临着集采政策的持续影响。随着集采政策的常态化,乐普医疗传统的高值耗材(如冠脉支架)价格被大幅压缩,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虽然在创新产品上乐普医疗有所布局,但现有业务板块的价格下行压力依旧巨大。 乐普医疗在2024年计提了2.51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其中存货和商誉减值占据了重要份额。尤其是商誉减值,涉及到公司多次并购的子公司,且这些子公司业绩未达到预期。 公司账面上仍有36.2亿元的商誉,未来可能面临更大规模的减值风险,成为其财务表现的潜在“地雷”。 乐普医疗近年来在研发方面投入一直较为给力,但2024年其研发费用总额为11.65亿元,同比下降了6.15%。更为严重的是,研发人员数量大幅减少了23.33%。 研发人员的大幅流失可能会削弱乐普医疗的创新能力,导致新产品的开发进度放缓,长此以往将对公司未来的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 董事长净利润目标落空 终止核心员工激励计划 乐普医疗创始人兼董事长蒲忠杰,在2023年曾对外宣布了雄心勃勃的业绩目标——2024年净利润目标为20亿元。 乐普医疗创始人兼董事长蒲忠杰 结果,乐普医疗的该年度的实际净利润(2.47亿元)仅为目标的13%,相差近90%。董事长的业绩承诺落空,公司股价持续低迷,投资者可能会对乐普医疗未来的增长预期变得更加悲观。 由于业绩未达标,乐普医疗决定终止实施原本为激励核心员工而设定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这一决定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公司的员工士气,并可能导致人才流失,进一步加剧公司面临的管理挑战。 未来能否重回正轨 关键在应对经营风险与市场挑战 分析人士认为,乐普医疗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未来能否重回正轨,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当前的经营风险和市场挑战。 目前,乐普医疗核心心血管植介入业务依旧具备一定的韧性。未来,公司是否会将更多资源集中在创新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推广上。尤其是在结构性心脏病、无载体支架、药物球囊等创新产品上,并且能否快速推进,将决定这期未来增长空间。 根据当前的市场环境,优化业务结构,剥离表现不佳的资产或亏损业务单元,回笼资金,改善财务状况,或是乐普能够选择理性策略之一。同时,可能会加大对创新药物和消费医疗领域的布局,为公司开辟新的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近新上任的总经理蒲绯(董事长蒲忠杰女儿),拥有国际化的履历背景,这对公司开拓海外市场来说,或许是一张不错的牌。 来源:药财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