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以来虽然首现亏损,但陈海斌的致股东信,透露出对战略转型的决心和信心。短期看,行业调整尚未结束,价格战与外部压力仍将压制利润。长期看,特检升级、AI赋能、出海探索三大引擎若能形成合力,公司未来或可 ...
公司上市以来虽然首现亏损,但陈海斌的致股东信,透露出对战略转型的决心和信心。短期看,行业调整尚未结束,价格战与外部压力仍将压制利润。长期看,特检升级、AI赋能、出海探索三大引擎若能形成合力,公司未来或可期。 “在动荡环境中寻找不变真理,我们要回归商业价值本源,反求诸己。只做简单的调整优化和微创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刷新战略、强化组织建设、升级文化价值观和管理模式。” 2025年4月23日,迪安诊断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00244.SZ,以下简称“迪安诊断”)发布了董事长陈海斌的致股东信,用整合式创新、健康管理闭环、数智化新生态等宏大叙事描绘企业转型蓝图,间接回应了市场对这家ICL(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头部企业2011年上市以来业绩首现亏损的疑虑。 注:以上人物系陈海斌 这份长达近3000字的信件,既是对过去一年ICL行业剧变的复盘,也是对迪安诊断战略转型期的自我剖析和反省。然而在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战略叙事背后,业绩的喜忧参半,才是构成2024年公司表现最真实的注脚。 收入全线下滑引发上市后首度亏损 2024年年报显示,迪安诊断2024年营业收入121.96亿元,同比下降9.04%;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下降216.2%,创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经营性净现金流12.07亿元,同比下降37.16%;基本每股收益-0.5790元/股,同比下降217.73%。 数据来源:迪安诊断2024年年度报告 亏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迪安诊断的核心业务产出大减,结构化占比超过60%的渠道产品营收77.87亿元,同比下降5.99%;排名其次的医学诊断服务,创造收入45.20亿元,同比下降12.86%;自产产品及其他业务占比较低,也都出现收入下滑。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4.83亿元,损失金额逐年提升的同时创下历史新高。截至去年年底,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的余额规模高达74.2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达47.04%,接近一半。若坏账率进一步上升,可能侵蚀现金流优势。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 去年的资产减值损失也高达4.02亿元,不是个小数目,其中商誉减值就占到3.78亿元,原因是多家子公司盈利未达预期,暴露了公司并购整合的风险。但截至2024年末,商誉余额仍有4.70亿元,若研发不及预期,今后仍可能引发新的减值。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 迪安诊断员工人数连续2年大幅减少,2022年末尚有13128人,2023年只剩10843人,2024年末更是进一步减少至8773人,较2年前下降了33.17%。数据显示,员工的精简,和公司营收及利润的减少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也正是由于分母的变小,使得人均创收、创利均比上一年有所上升,说明精兵简政后组织效率确有提高。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 高管报酬数据似乎也呼应了这一点,尽管公司的净利润为负,但除了陈海斌本人以外,所有在公司领薪的高管,2024年的报酬都比2023年有所上升。公司对股东也尽显慷慨,2024年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这样的安排,表明公司在努力向外传达对一种信息——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的四大支点 迪安首创的“合作共建”模式,累计覆盖了700余家实验室,精准中心突破90家,其中二级及以上医院贡献收入占比92%。这一模式通过深度绑定医疗机构,将单纯的外包服务升级为学科共建+设备投放+数据共享的生态闭环,既抵御了价格战冲击,又为特检业务渗透提供入口。但风险亦存,共建实验室前期投入较大,回报周期需要数年,对资金链形成压力。如何平衡扩张速度与资产质量,仍是公司考验。 顺应时代潮流,陈海斌也将“构建AI和大数据驱动的数智化新生态”列为迪安诊断的长期战略,旨在推动公司向科技驱动和数据驱动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公司转型。2024年成果显著,成功签约近70家医院,其中三级及以上医院42家,部署了PathoInsight-TCT、PD-L1、Ki-67等一系列AI辅助诊断系统,累计生成超300万份精准诊断报告,大幅提升了病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去年迪安诊断还成功在杭州数据交易所上市两款数据要素产品,探索医疗数据合规交易。这些创新虽未显著直接贡献利润,但为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检测准确性、开拓C端市场奠定了基础。 时间回到2024年4月,迪安诊断试图复制中国ICL的成长路径,越南迪安实验室通过ISO15189认证,成为公司首个海外服务+产品的综合基地,这标志着越南迪安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专业技术能力达到了国际标准,其检测结果可获越南各级医疗系统的认可。不过出海总是会面临更多挑战,东南亚的医疗监管更显碎片化使得合规工作更加复杂,文化差异也对迪安诊断的市场拓展和业务模式调整提出了较高要求,还会使公司面临更多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预计,中国ICL市场规模将于2026年增至513亿元,2021至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18.2%。但2024年DRG(疾病相关诊断分组)付费全面推行,医保控费力度加大,部分项目价格降低,医院检验科从利润中心变为成本中心,这既对ICL行业利润率造成一定挤压,同时也推动医院的外包需求增长。 预期的短期与长期 由于2024年净利润为负,对迪安诊断的相对价值分析不宜用PE(市盈率),而可采用PS(市销率)替代。在诊断服务(申万行业分类三级)的全部5家公司中,迪安诊断的PS值0.73倍为最低,远小于最高的华大基因的5倍,反映出市场对迪安诊断未来的成长性预期较低。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迪安诊断的2024年,也是ICL行业从野蛮生长到价值重构的一年。公司上市以来虽然首现亏损,但陈海斌的致股东信,透露出对战略转型的决心和信心。短期看,行业调整尚未结束,价格战与外部压力仍将压制利润。长期看,特检升级、AI赋能、出海探索三大引擎若能形成合力,公司未来或可期。 来源:新刊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