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之下,大健康企业的人员调整已不足为奇。不过,上个月泛生子裁撤LDT团队事件还是引发行业热议。LDT(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是 IVD的一个子集,是实验室自行研发、验证、使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很多前沿检测 ...
寒冬之下,大健康企业的人员调整已不足为奇。不过,上个月泛生子裁撤LDT团队事件还是引发行业热议。 LDT(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是 IVD 的一个子集,是实验室自行研发、验证、使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很多前沿检测技术,比如NGS、伴随诊断、临床质谱等,可以简单理解为创新IVD产品的“试验田”,很多IVD产品,起初就是从LDT转化而来。 01北上广陆续“放行”,LDT迎高速发展期 LDT在中国有两幅面孔——既有老资历,又是新生代。“老”在于它在国内的发展已有20多年,行业内几乎无人不晓。“新”在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无序发展阶段,直到2021年才被官方正式“正名”。 从2021年开始发酵至今,随着政策层面的逐步推动,LDT终于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先是国家层面的“放行”:
再是地方层面的试点:
随着北京、上海两大城市,以及10家高等级医院相继试点,今年,被认为是中国LDT大规模落地之元年。 官方的支持自有其道理。
数据显示,过去几十年来,独立实验室、大学实验室与医院相关的实验室以及参考实验室已开发出数千种LDT,主要包括下一代测序技术(NGS)、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LC-MS)等前沿检测手段。 *以美国最大的第三方商业实验室Quest为例,其项目数量超过5000项,2000多项是LDT,占比接近40%。 此外,广州也在近期为行业增添了一把旺火。就在前两天,业内传出一份题为《广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的文件,明确提到分批次开展LDT试点。虽然只是总览性文件,但也不失为一个积极信号。 LDT属于高端检验模式,北上广三大经济体相继入局,预计将吸引更多公立医疗机构的试水。随着试点的规范化,LDT模式的普及与扩大,是必然趋势。 02蛋糕扩大下,新老玩家同场“竞速” NGS临检企业是LDT的核心拥趸。在众多NGS项目IVD注册这条路难以走通的情况下,LDT似乎成为唯一合规的路径。 在NGS行业上游:测序设备生产商从全球范围看被少数几家企业垄断,其中Illumina是绝对主流,行业地位难以撼动。
03新生代玩家遇发展困局:裁员、增收不增利... 老玩家兴致勃勃,但原本走在创新前沿的NGS临检企业,被种种现实因素掣肘,仿佛走进了“死胡同”。 国内新生代IVD企业、美股IPO、专注癌症基因组学、“海归”高管...初见燃石、泛生子,每一个标签都散发着行业新贵的气质,与如今境况形成巨大反差。 股价暴跌近9成,增收不增利 2020年6月,泛生子与燃石医学先后在纳斯达克上市。不过,在2021年2月走向高点后,两家公司跌幅约九成的情况已持续一年有余。 截止到10月11日,
一对难兄难弟,市值放在所有中国IVD上市公司当中都是垫底的。 泛生子情况要更糟一些。 早在2022年8月,泛生子就收到了董事长王思振的私有化要约。到今年5月17日,泛生子还收到了纳斯达克“退市警告”。原因是过去30个连续工作日内,其收盘价低于纳斯达克上市规则最低每股1美元的要求。 从业绩层面看,两家企业都没有走出亏损的泥潭。
2022 年,燃石:
从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上来看,泛生子处境更加危险,目前仅有1.76亿人民币的储备,可能很快面临现金流枯竭的窘境。 头部企业接连裁员,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当下之急,是快速寻找第二增长点,两家企业同时选择了药物开发。 灰犀牛已至,大范围行业监管启动 以往LDT由于缺乏明确监管条例,很多规则处于“灰色地带”。但今年,纵观行业内外,环境大有变化。 7月,“医改高地”福建对肿瘤基因检测强化监管,要求开展肿瘤诊治的三级公立医疗机构100%制定肿瘤基因检测外送管理办法。 湖南、陕西等地也相继发布《医疗机构样本外送检测管理规范》。 此外,全国范围内的医疗反腐如火如荼,严查医疗各环节利益输送。今年8月,2023年度国家医保飞检启动,临床检验是三大关注重点之一。医疗反腐这根“稻草”,对出清行业有多大影响?还有待时间观察。LDT像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相信在政策环境、行业、企业、资本所有的变化之下,众多新老玩家势必将有一场新的硬仗要打。·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