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和、燃石、华大背后,NGS创新医疗器械的10年生死局

解读 鹏哥
2023-10-16 09:26 255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基因江湖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null上周,世和基因非小细胞肺癌组织TMB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引发业内巨大震动。作为国内肿瘤基因检测行业的首款NGS大Panel IVD产品,其获批所承载的意义,除了产品本身(尽管其临床价值仍存争论),更被视为监管打 ...

null


上周,世和基因非小细胞肺癌组织TMB检测试剂盒获批上市,引发业内巨大震动。


作为国内肿瘤基因检测行业的首款NGSPanel IVD产品,其获批所承载的意义,除了产品本身(尽管其临床价值仍存争论),更被视为监管打开的积极信号;在此之前,众多企业已在NGSPanel产品注册之路上折戟沉沙。


而现在,大家又重新燃起希望,讨论的重点又开始转向,“谁会是第二家?”“一剂猛药,这是肿瘤NGS行业的强心针,还是续命符?”


这并非今天的重点。抛开所有主客观预测和行业的宏观判断,从历史回溯中寻找答案。


在世和的推广软文中,关于此次获批,有如下描述:


关于“肿瘤精准检测行业唯一一家拥有两项创新医疗器械IVD产品的企业”的描述,是否准确?


世和之外,922日,燃石医学“人DNA甲基化检测试剂盒”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进入“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指什么?进入有什么好处?进入了就一定会获批吗?


除了最近世和、燃石的例子,还有哪些NGS企业进入了创新审查?哪些最终获批上市?而又有哪些无果而终?


历史是成功者的宣言,但失败者的教训往往更为深刻。


NGS创新医疗器械之路,记录着华大、贝瑞、诺禾、燃石、世和、艾德、至本等十余家NGS企业的名字,和他们各自不为人知的故事。




01

一条创新“捷径”



时间回溯至2014年,原CFDA发布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为创新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


2018年,试行文件修订为《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器审中心为此单独设立创新审查办公室,让创新产品单独排队,一路快跑

 

何谓创新?


简单来看,创新的核心要求有三点:专利国内首创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其目标导向很明确:鼓励创新,激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研发活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进入创新审批后,相当于进入了一条审批的“绿色通道”:


国家局器审中心按照早期介入、专人负责、科学审查的原则,根据《医疗器械审评沟通交流管理办法(试行)》等工作要求,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办理,并加强与申请人的沟通交流。关于专家审查会,器审中心目前已在部分省市开展试点,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对提交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召开专家审查会,企业可参加并与专家交流。”

 

除在注册流程上的“特殊关照”外,创新医疗器械在医保政策、集采、DRG/DIP等热点改革中多有政策倾斜。


3月,国家医保局公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298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释放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新信号:

 


为规范DRG工作,国家医保局制定发布了《国家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HS-DRG)分组与付费技术规范》。针对已在医保经办备案的新技术项目,技术规范明确可暂先按项目付费执行一年后,再根据数据进行测算,修订该病种分组的支付标准。针对疑难重症,技术规范明确可提高疑难重症DRG组的权重值,降低轻症DRG组的权重值。


同样,在去年93日,国家医保局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955号建议的答复》中,也专门针对创新医疗器械给出解释,在带量采购中也为创新器械留出空间

 



02

“创新路上”的成功者、失败者、行进者



看似一条捷径,但未必就是坦途。


很显然,“创新”就意味着高风险,并非所有的创新都有答案。


NGS相关创新产品的际遇,就是中国近十年创新医疗器械发展的一个缩影。


NMPA公开数据,截至20231012日,NMPA已累计批准231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其中,IVD产品25项;IVD产品中,基于NGS方法的产品有9

 

*黄色颜色标注为NGS产品


仅有这些吗?

显然,这些是创新路上的“阶段性”成功者。


如果进一步追溯,隐秘的背后,是“创新路上”的行进者,甚至失败者。


有一部分是在申请“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时就夭折,有些则倒在了“创新”之路上。


前者少有留痕,后者还能从历史资料中窥见少许。

 

一张表,便是世间百态:


*灰色颜色标注为尚未获批;绿色颜色为特殊标注。


其中有几个熟悉而落幕的身影:


贝瑞基因:

20167月与嘉宝仁和(中仪康卫)同批进入创新审批通道,申报“胚胎植入前染色体非整体检测试剂盒”,距今已有近7


华大基因:

同样是PGS项目,华大于201711月进入,至今尚未获批,距今已有6

BRCA1/2检测试剂盒的申报,亦有5余。


亿康(序康):

20175月,其PGS项目进入创新通道,迟迟未获批,于20216月,退出创新通道,进入“医疗器械优先审批”通道,最终在2022516日获批上市。(所以其信息并未呈现在表1数据中)

 


由此又带来一个疑问:


创新审批没有时间限制吗?不退出即永享创新?


其实早在2018年,《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修订稿发布时,即有解释:


“为进一步鼓励创新,激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研发活力,考虑到专利的特点与医疗器械研发的平均周期,因此,确定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时间距专利授权公告日不超过5


创新审查结果告知后5年内,未申报注册的创新医疗器械,不再按照本程序实施审查5年后,申请人可按照本程序重新申请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


还有一个特殊的身影:


达安基因:


通过创新通道顺利取得NIPT的注册证,后又注销,个中缘由大概只有内部人自己知道。



03

“创新”获批=商业化成功?



政策给了“创新医疗器械”多种倾斜。


除了注册审批上的绿色通道外,如前文所说,政策在医保、集采、DRG/DIP等也给与了诸多倾斜;这有助于拥有“创新产品”的企业取得商业化的成功。


除此以外,在公司上市融资层面,无论科创板、港股,都对有“创新产品”的企业有所支持,允许“亏损上市”。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打上“创新”标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8NGS企业获批9款“创新产品”,还有数款正在申报途中,为什么大家仍在泥泞挣扎?


很少有人注意到,国家开展“创新医疗器械审批”颁发的第一证,正是NGS项目:


来自深圳一家老牌测序仪厂商:深圳华因康


但很多行业新人,对这家企业并不熟悉,没见过其产品,甚至没听过这家企业。


援引自朋友“陈在不在“的说法,


拿证只是产品商业化第一步,其后是收费,医保,是为三重门。


深以为然。


无论是走的创新通道,还是按部就班的普通路径,获证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支付问题、真实的临床价值都需要在更具体、更真实的情境下去逐步印证。


甚至,在笔者看来,“获证”可能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并非完全意义上遵从于严格的“注册审批流程”,这里可能有产业扶持、政策倾斜、创新探索等多种因素。


例,在创新审批刚发起阶段,前两款NGS产品:华因康的基因测序仪、达安基因的NIPT检测试剂,从进入创新到最终获批,耗时不到半年:


*绿色颜色标注为特殊标注,并非通过创新路径获批。



尾声


上午写这篇文章时,刚好见到燃石的推文:

 

除了在“多癌种早期检测产品”上争个NMPA创新审评通道的“唯一”,如顺利获批,也会打破世和基因所标榜的“肿瘤精准检测行业唯一一家拥有两项创新医疗器械IVD产品的企业”。


但正如本文所说:

  • “进入”≠“获批”

  • “获批”≠“商业化成功”

其间路漫漫。

本文所整理的这些数据,散落在一条条碎片化的信息背后。


这些数据与故事,除了少数成为亲历者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多都会随着项目的搁置、结束而湮灭成为历史的尘埃,了无踪迹。


你是那位亲历者吗?这里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朋友们,留言区见。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