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能否走出低迷,重回医美龙头?

企业 鹏哥
2023-10-17 17:23 326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木禾投研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华熙生物当年被称为“医美茅”,曾经还是科创板市值前10的公司,可见热度之高。现在这顶王冠被爱美客抢走了。作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企业,为何短短两年时间,股价腰斩后再一次腰斩,市值蒸发近千亿?难道仅仅是因为今 ...

华熙生物当年被称为“医美茅”,曾经还是科创板市值前10的公司,可见热度之高。

现在这顶王冠被爱美客抢走了。

作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企业,为何短短两年时间,股价腰斩后再一次腰斩,市值蒸发近千亿?

难道仅仅是因为今年半年报业绩是近些年首次下滑吗?还是说公司基本面有所变化?

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一、公司

我算是半个医美行业的人,因为我前些年就投资了一家医美机构,所以深度了解过。

行业内的乱象,真是让我目瞪口呆。

善意提醒广大爱美人士或者身边有爱美人士的朋友,记住10个字:

“医美有风险,爱美需谨慎”。

“医美”这个词,顾名思义,是“医”和“美”的组合,而且医在前,美在后。

也就是做客户做项目的人,必须先是医生才行。

然而真正有资质的医美医生一直都是行业内的稀缺物种,尤其是前些年。

因为培养一位合格的医生,本身就要比其他行业花的时间要长,好不容易从学校毕业,还要经过几年的实习才能拿到医生资质。

然后,成为一个具备审美和雕刻美的能力的医生,又需要不少时间,还要看有没有天赋。

你看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美医生有多难。

但是你去街上转转,医美机构可以说遍地都是,大大小小数都数不清。

这里面绝大部分都是没有资质的,或者说没有拿到资质的医生,所谓的“hei医美”就是这样来的,是真的很黑。

为了文章的安全,就不说多了,不是什么好事情,回到华熙生物身上。

华熙生物创始人叫“赵燕”,是一位奇女子。

1966年出生于山东,从小就是学霸,考上华大师范生物系。

放在那个年代,她的人生可以说是看得见的一马平川。

但是赵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辞掉铁饭碗,干起了卖冰箱的的活。

卖着卖着,自己又亲自下场去做冰箱。

一个学生物的哪懂电器,所以亏得血本无归。

不过她倒是没有气馁,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一溜烟跑到北京,再次转行又做起了房地产。

这次倒是踩中了风口,赚到了第一桶金。

为什么说她是奇女子,她并没有沉迷在房地产,很及时的在行业低谷前抽身。

1999年带着大笔资金,在老家创立了“福瑞达生物化工”,这就是华熙生物的前身。

那个时候国内都还没有医美,玻尿酸这个东西也不是用来美容的。

赵燕作为女性,最先察觉大里面巨大的商机,因为她既知道女性爱美有多疯狂,同时还知道玻尿酸可以用来变美。

于是她成为了我国第一个把玻尿酸用在美容上面的。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当然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2007年就做到全球玻尿酸生产规模最大的公司。

第二年就在香港上市,不过2019年又回到大A股。

华熙生物上市之后的业绩,可以说非常好。

今年是降下来了,看往年的营收,这梯子确实漂亮。

而且医美产品是一个毛利率相当高的东西,也正是这种超级暴利,才催生了行业乱象。

但是今年上半年华熙生物似乎表现不太好,营收30.8亿,同比增长只有4.8%,净利润4.2亿,同比更是下降了9.7%。

反观爱美客,上半年营收14.6亿,同比增长64.9%,净利润9.6亿,同比增长62.6%。

曾经的玻尿酸大姐大,现在是怎么了?

原因就出在下面这张图上。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最开始公司的业绩主要来源于原料产品,后面公司转型做功能性护肤品,从2019年之后,二者实现了反转。

当然原料产品并没有减少,一直都是全球玻尿酸原料的绝对龙头,市场份额超过40%。

不过也没有增加多少,相比功能性护肤品的快速增长,原料产品显得没有朝气。

上半年功能性护肤品营收19.7亿,占比近64%,这还是降下来了,2022年这个比例高达72.4%。

可以说华熙生物已经转型成了护肤品公司,或者说第二增长曲线打造很成功。

理论上这是好事情,为什么市场的看法完全相反呢?

华熙的新业务发展曲线,是关键原因之一。

1、肉毒素

肉毒素全名叫“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X)”,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种毒素,而且是已知在天然毒素和合成毒剂中毒性最强烈的生物毒素。

天下第一毒,怎么就变成了美容行业的香饽饽?

因为一位眼科教授偶然发现,肉毒素可以让人眼部的皱纹消失。

后来经过不断研究和发现,就有了现在除皱针和瘦脸针,当然含量是被稀释了40万倍以上,安全是没问题的,不会中毒。

华熙生物在2015年的时候,也盯上了这块蛋糕。

于是找到韩国的“Medytox”公司,他是第一个拿到肉毒素许可证的公司,在韩国的市场份额也高达40%。

随后两家合资成立新公司“华熙美得妥”,相比华熙生物是寄予厚望的。

但是天不随人愿,2020年“Medytox”公司由于生产违规,被韩国吊销了许可证。

其实华熙生物是无辜的,但是没办法,等于是业务布局失败,不但影响业绩,重要的是还影响市场信心。

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华熙生物把“Medytox”公司给告了,要求赔偿6.4亿,不过到现在都没开庭。

所以轰轰烈烈布局了几年的新业务,成为一场空。

肉毒素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是前面说了,本身是剧毒物,所以监管要求很高,同时技术门槛当然也不低。

我们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正规肉毒素类产品,大部分都是进口的。

品牌其实也只有四个,分别是美国Allergan(艾尔建)旗下的保妥适、兰州生物旗下的衡力、英国Ipsen旗下的吉适、韩国Hugel旗下的乐提葆。

“衡力”是国产,但是品牌力不是很强。

2、胶原蛋白

肉毒素失败之后,华熙生物就把目标定在胶原蛋白上面。

就在去年上半年,公司以2.3亿的价格,收购了“北京益而康”51%的股权,这家公司就是做胶原蛋白的。

去年的业绩发布会上,赵燕也直接说胶原蛋白是公司未来的第二大战略。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关键问题,胶原蛋白产品,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先说结论,根据成熟传统的理论,是智商税。

注意“成熟传统”这个前提。

因为根据研究,化合物的分子量,必须低于500道尔顿时,才能被皮肤吸收。

然而胶原蛋白的分子量高达30万道尔顿,是吸收标准的600倍。

那么这个数据说明,所有打着胶原蛋白旗号的化妆品,都是骗子。

而且赵燕在业绩发布会上也直接这样说:

“胶原蛋白在护肤品上用,这一点我也公开说,那就是个概念,因为它吸收不了,它也不是在你皮肤里面形成保护膜。”

除了护肤品之外,赵燕还说了食品领域,她说:

“胶原蛋白分子量比较大,吃进去就变成肽和氨基酸,为了保证胶原蛋白真正的作用,应该在医疗器械方面应用。”

当然医美领域她也没落下,她说:

“胶原蛋白医美会用,但是如果你们想用来作为填充,实际上保持的时间是很短的,它并不能给你起到多大的效果。”

上面这三段话,那可是赵燕亲口说的,而且就是今年上半年说的。

理论上赵燕作为生物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又是华熙生物的创始人,这种专业问题,她不可能乱说。

可是问题来了,既然胶原蛋白没用,华熙生物为什么还在布局相关产品,化妆品和食品都有,比如“夜帽子熬夜精华饮”。

上图这东西,就是去年推出的新品,那不是自己打脸吗?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赵燕的公开讲话,是自己诚实,而公司该做的产品照样做,那是赚钱,两不耽误,毕竟消费者也没几个听过赵燕的这些话。

前面说了,胶原蛋白属于智商税,是基于“传统理念”这个观点,当然新理念也有。

比如刚在香港上市不久的“巨子生物”,他的2022年年报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根据上图我框出来的那几句话,意思是他们公司所用的Mini重组胶原蛋白分子量为217道尔顿,是胶原蛋白领域已知最小分子量的胶原蛋白,能直达肌底。

这个就有点矛盾了,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另外还有一些说法,分子量高达几千道尔顿的,也能吸收到真皮层。

我也特意请教了行业内的一些专业人士,他们的意思是用现在的新技术,确实可以做到500道尔顿以下的分子量,但是大概率做不到商业化,或者目前没法规模化。

要真把一张面膜做到胶原蛋白分子量低于500道尔顿,价格可能要卖几千块钱一张。

反正不管卖多高的价格,几十块钱一张的面膜,即便里面堆满了胶原蛋白,那也没用。

大分子量的胶原蛋白这个东西并不贵,很多护肤品里面也确实加了这个东西,所以就成为了商家宣传的利器。

其实没什么用,顶多在刚用完的时候,皮肤表面显得很滑嫩。

除了胶原蛋白之外,顺带也提一下玻尿酸的智商税。

如果说胶原蛋白还有研究争议,那在水里面加玻尿酸,那就是赤裸裸的智商税。

比如上图,什么品牌就懒得说了。

在一瓶水里面加点玻尿酸,居然售价翻好多倍。

而且重点是这种大分子玻尿酸喝下去啥用都没有,也没有哪个商家敢直接宣传自己的玻尿酸水喝了有用,如果你发现了,只要举报,一抓一个准。

所以商家们的宣传海报都是打擦边球,比如上面那张图,可以喝的玻尿酸,当然没错,玻尿酸又没有副作用,当然可以喝。

还有下面的小字“一口水润,双重解渴”,暗示的意思是喝水可以解渴,里面的玻尿酸还可以给皮肤补水。

但是人家又没明说喝了玻尿酸后,消化吸收会让身体怎么怎么样,所以不算违规。

所以如果说胶原蛋白引起争议还情有可原,因为研究机构的说法本来就不一样,玻尿酸是完全没有争论的必要性。

另外现在关于医美产品暴利的问题,已经不算什么秘密,大家都知道一支几千块钱的玻尿酸,成本价只有几十块钱。

即便是这样,市场上大部分的玻尿酸产品也都是假的,或者说半真半假吧。

首先从厂家出来,价格就已经不便宜,比如华熙生物的终端产品,毛利率就高达81%。

这还是到经销商手里,然后经销商再给到下面的渠道,依然还要赚很高的利润。

终端机构越大,经手的中间商就越少,但是市场上90%以上的机构都是中小型美容机构,他们是不可能直接从总经销商那拿到货的,可能还经过很多层不同渠道。

所以一支货真价实的玻尿酸,到门店的成本已经很高了。

这个时候他们就会造假,把一支玻尿酸分成几份,掺入其他东西,重新做成一支,然后当成原厂的整支卖。

当然这个过程大多数发生在供应链的中层,很多小店甚至连自己拿到的是假的都不知道。

而上面说的这一切,意味着医美行业目前依然“乱象丛生”。

这才是制约上市企业的关键因素,包括业绩和股价。

然而医美产品除了少数有技术含量之外,大部分产品的技术门槛都非常低,小作坊都能做。

即便是尖端技术产品,次一等的替代品也非常多。

国外那些化妆品或者日用品,全都如此,他们之所以能卖出奢侈品的价格,纯粹只是品牌溢价。

华熙生物面临的困境就来源于此。

不过好的一方面是随着监管力度越来越大,整个行业是在往健康方向走的。

华熙生物作为行业巨头,当然也希望行业越规范越好,他们的竞争力才能完全体现出来。

二、业绩

华熙生物上市之初,可谓是风光无限。

尤其是2020年疫情之后,公司的股价就一飞冲天,最高的时候超过300元,但终究是高处不胜寒。

如今,相对于曾经的最高位,股价是腰斩再再腰斩,埋人无数。

当然,有人赚钱就有人亏钱,这本就是资本市场的铁律,对于华熙生物来讲,股价下跌的原因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个方面是股价确实高了,再好的预期也不可能支撑几百倍的市盈率,杀估值是必然的事情。

而另外一个方面,疫情之后公司的业绩反而出现负增长,那么大家不禁要问,疫情期间的业绩,真实吗?

两者叠加在一起,就发生了戴维斯双杀的局面。

我们从半年报的数据,就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6亿元,同比增长4.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25亿元,同比下滑10.27%;实现归母扣非后净利润3.61亿元,同比下滑12.69%。

很显然,这是一份比较糟糕的财报,疫情放开之后不但增长预期没有了,反而出现了业绩下滑。

更加不乐观的是,华熙生物上半年公司毛利率73.80%,较去年同期下降3.63个百分点。

分开看,华熙生物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70亿元,同比增长5.35%,但是归母利润只有2.24亿元,依然是同比下滑18.05%。

从各个板块的业务来看,上半年,公司原料业务实现收入 5.67 亿元,同比增长 23.20%,毛利率为 65.65%。
公司的医药级透明质酸原料业务和非透明质酸原料业务持续保持较高增速,占比进一步提升。
其次增长比较好的板块还有公司医疗终端业务,终端业务上半年收入 4.89 亿元,同比增长 63.11%,毛利率为 82.30%。
在终端业务中,皮肤类医疗产品实现收入 3.26 亿元,同比增长 56.76%。
因为华熙生物的医美板块专注面部年轻化,深耕应用场景,因此在为求美者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的这一块,具有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

相对来说,公司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表现就有些差强人意,上半年功能性护肤品累计收入 19.66 亿元,同比下降 7.56%,毛利率为 74.49%,相比去年同期下降 4.25 个百分点。
疫情放开之后,不仅是高端消费品没有出现大家期待的报复性消费,这种现象同时也在向中低端转移。
大家可能是真的没有钱了。
并且,化妆品板块一方面受到消费疲软、流量红利趋缓等行业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华熙生物内部组织结构和运营管理处于进一步升级的阶段,调整期间也会对公司的业绩构成很大的影响。
在大单品当中,润百颜销售收入6.32亿,同比下降2.04%;夸迪5.43亿,同比下降10.10%;米蓓尔2.17亿,同比下降16.81%;BM肌活3.41亿,同比下降29.62%。
也就是说,化妆品板块的收入,几乎是全系列下滑的。
这是拖累华熙生物上半年业绩表现的主要原因。

三、总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在中长期国内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人均收入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医美的爆发式增长的潜力,不会因为短期的消费疲软而改变这个大的趋势。
不确定的是,未来到底哪些公司能够跑出来,这个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从当前来看,A股同类上市公司仅仅只有华熙生物,爱美客和华东医药等几家公司,并且各自的业务还不是完全重叠的,形成了交叉竞争的关系。
因此,这些公司的中长期竞争力,大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下面,从几个点对华熙生物当前的处境和估值,做一个总结。
以研发能力+商业化能力为护城河,具备长期成长潜力。
从战略布局上看,纵向打通从产学研到制造转化到市场转化的全产业链,横向布局四大业务,合纵连横,体现出极强的商业化能力。
在实际研发投入方面,公司的研发资金也是持续增长的。

上面是华熙生物2016年到今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增长图,可以看到,公司的研发投入,和公司的营收一直以来都是稳步同步增长的。
从底层逻辑上看,合成生物平台是华熙生物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一方面,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顺序布局,有更长的研发经验积累。
另一方面,研发团队的管理能力经历了长研发周期的考验。
同业对比来看,公司投入的研发费用规模、研发团队规模、费用比率也均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再回到合成生物方面。
根据Frost&Sullivan,2021年全球透明质酸原料市场销量达到720吨,其中82%来自中国,华熙生物销量市占率达到全球44%。
把握活性材料和重组胶原蛋白机遇,活性物质储备丰富。
华熙生物在活性物质库中拥有约500种活性物质,包括γ-氨基丁酸、聚谷氨酸钠、依克多因、麦角硫因等。
2022年公司合成生物法III型胶原蛋白已完成中试阶段,大致可以在今年年完成量产。

功能性护肤品:四大品牌齐头并进,打造功效护肤全面矩阵。
我们知道,华熙生物在功能性护肤业务现已形成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四大核心品牌+多个子品牌的品牌梯队。
华熙生物在销售渠道布局方面,开始向新兴的渠道渗透,比如利用自媒体销售渠道打通和提升产品的直达率。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公司加速发力抖音和自播、中腰部主播代播,降低超头占比,销售费用率或将有所回落。
③ 医美业务:逻辑理顺,着力润致,看好娃娃针+双子针增长潜力。
从2021年开始,华熙生物进行了产品策略调整,聚焦核心品牌润致,致力于打造“医美头部品牌”。
当前,润致具备合规性+性价比+功效优势,市场反馈积极。
今年上半年皮肤类医疗产品 3.26亿元(+56.76%),润致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打造行业爆品推动医美业务高增。
③ 估值。
上面提到的大多数是讲华熙生物好的方面,乐观的方面。
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就是,公司的短期业绩下滑所带来的估值和增长逻辑双杀,是投资者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尽管华熙生物当前的估值处于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是从绝对估值来讲,当前的滚动市盈率依然还有高达40倍左右。
在短期业绩增速放缓甚至出现短暂的负增长的大背景下,要维持这个估值,必须要有短期业绩反转的预期才行。
更重要的是,在资产和增长质量方面,公司同样面临了一定的困境。
我用几个图片大致可以说明华熙生物当前财务的基本面状况。

由上面两个图的数据可以看到,抛开公司当前的短期利润下滑不讲,公司的净利润率也一直处于下滑的趋势,并且毛利润和净利率之间的差距也在拉大。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华熙生物的中间费用太高了,这样一来,只要销售端稍微放缓一点,就会对公司的现金流造成很大的负担。
尽管公司不缺钱,但是如果现金流持续走低的话,那么很显然增长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
这是隐藏在华熙生物背后的风险以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讲,华熙生物所在的赛道没有问题,非常好的赛道,短期的压力不改变长期的增长前景,并且公司的竞争对手不强,率先上市具有先发资本优势。
但是并不低的估值对于追求稳定的投资者来讲,是具有一定的压力的,不过对于未来具有高成长预期的公司,资本市场一直就舍得给价。
毫无疑问,这样的公司,更适合胆大的投资者参与。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