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个月,有好几家融资额不小的biotech大幅裁员,有粉丝建议小越写一下他们是如何烧掉3-4个亿,而没有取得管线进展的。这里,咱们就较一下真:01/人员工资公司创立时间、融资额与C-suite加入时间均为正常水平,高 ...
公司创立时间、融资额与C-suite加入时间均为正常水平,高管薪资可以说是低于市场狂热期水平,给的比较保守。最后第6年由于融不到钱,公司紧急裁员,裁员成本与裁员程度综合体现在薪资部分。 用最经济的假设:租用办公室和厂房,仅采购设备+装修,生产和临床均使用CDMO+CRO。如果参照20年许多biotech自建产能,那expense要多起码3个亿。 研发假设:公司仅有2款IND,实际上不止。第3年获得第一个IND,第4年进入I期。CDMO费用是参考小分子,如果是抗体类、CGT类,一个Batch的价格比预测要高的多。CRO费用未考虑biotech广泛存在的贪腐/回扣问题,实际上拿5%-15%的回扣,在行业里司空见惯。 所以全部费用均为保守估计,到第6年II期花了1500万之后,账面只剩下4500万,CRO开始犹豫,不敢再把项目做下去。 上面是只烧了3个多亿的假设,如果自建厂房,就可以烧到6个多亿,如果有4-5款IND,就可以烧到8个亿。许多明星biotech现在销声匿迹,原因你明白了吗? 烧的钱过多,提到临床数据,就囊中羞涩了。这时候对投资人言辄:我与某大PI谈笑风生,他对我们产品临床数据很有信心,只要钱到位,II期马上安排,对外license out已经在洽谈中。 你接触的所有人都是想赚你的钱,或是为了名。在MNC做了很久的螺丝钉,如何大手大脚花钱很专业,是个称职特种兵。如何省钱、把钱花在刀刃上,IND批件、临床费用降下来,则只有过惯了苦日子的老实人才知道给老实人一个机会吧。 可以说,90%biotech的结局,从创始人组建C-suite时,就已注定。投资人看到的是天,天冷了。而行内人,看到的是命,命格不够,别硬凑。新一代biotech,将是老实人/土鳖占比更高,薪酬水平更合理,投资人预期看到的ROI更高。 欢迎加入越学习越贫穷的知识星球,今天的excel模型会发到星球上供大家调试、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