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在涨价,医疗器械在集采

解读 鹏哥
2023-12-15 11:11 192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医疗器械英语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 序幕:我在南方的艳阳里 大雪纷飞你在北方的寒夜里 四季如春 ”『 第一回 』冬天里的一把酱香随着西伯利亚第一波寒潮的晨风吹到脸上,走在生物医药产业园急上班路上的小谢不禁打了个寒颤,便把卫衣的帽子裹在了头 ...

  序幕:我在南方的艳阳里 大雪纷飞

你在北方的寒夜里 四季如春

第一回

冬天里的一把酱香

随着西伯利亚第一波寒潮的晨风吹到脸上,走在生物医药产业园急上班路上的小谢不禁打了个寒颤,便把卫衣的帽子裹在了头上。他刷着手机上“茅台涨价20%”的热搜苦笑了一下,想起今年春节每天盯着手机十来个APP秒杀也没能抢到一瓶1499飞天茅台,而可笑的是到了大夏天自己又莫名去排队抢了酱香拿铁,而这个冬天茅台又火了,还是在这个经济寒冬逆势涨价。

2023年10月24日中央财政官宣发行万亿国债,茅台10月31日宣布涨价,看似无关的两件事,却有着天然的暗合逻辑

一则,茅台出厂价不是市场驱动,而是受政策影响。茅台价格分出厂价、指导价和市场价,此次是出厂价(969元)上涨20% [1],未提及指导价(1499元),但市场价就没个准了,3000有人在卖,4000也有人在炒。大聪明自然在想茅台为啥不自己提价,钱都让炒酒的二道贩子给赚去了呢?茅台能不能涨价,什么时候涨价都是需要请示的,中间留足的腾挪空间自然有存在的必要性。不然,茅台为什么能被称作国酒。

二则,万亿国债已出台,化债先锋大旗得有人扛。拎得清的人都晓得今年楼市已是回春乏术,年轻人消费欲望疲软钱存着就是不花,眼看即将进入通缩,政府出手向老百姓一下就借了1万亿,突然市场就不缺钱了,一腔鸡血注入,就连A股都一柱擎天惊煞旁人。而国酒茅台自然不能不懂事,作为白酒一哥,作为通胀指标,涨了!毕竟,没有比通胀更好的化良药了。通胀后现金购买力下降,资产账面升值,地方资产如土地、房产等,就可以折算成更多的钱来偿债。所以,中国市场要通胀了,你我资产要缩水了,可能就是20%。

一轮残月挂天边,加班写完风险管理报告的小谢悻悻然出门点了支烟,嘴里喃喃道“茅台是酒,但酱香是人情世故”。

第二回 』

国产器械的冬天?还是春天

“耗材集采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作为员工代表的小谢对投资人尽调时如实说,但又觉得不是太合适,补充道“我们公司已拿到发明专利,正在申请创新医疗器械,创新产品不集采的”。对面坐着的投资人微微点了点头,但并没有抬一下眼皮。

自2020年起,国家医保局已累计完成三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带量采购,包括冠脉支架、骨科人工关节和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后相关产品平均降价超过80%。

冠脉支架和冠脉扩张球囊已经实现了全地区覆盖,冠脉药物球囊仅有安徽地区尚未开展集采。2021年10月26日,江西省开展冠脉导引导管和导引导丝的带量采购。2021年11月,弹簧圈首次纳入河北带量采购范围,继浙江省第二批耗材带量采购纳入微导管后,神经介入耗材再次纳入集采范围,标志着国产替代率低的品类同样也有集采的趋势

资料来源:药智医械数据 [2]

万亿国债下发后,作为政府方的医保基金真的可以用“财大气粗”来形容了,而且作为国内医疗器械,特别是高值耗材的主要购买方(占比约50%),将拥有更大的议价能力,也就是说后续集采会更加猛烈。那岂不是医疗器械的冬天来了?

是也非也。

一则,集采的初衷是完成国产替代,挤掉进口器械。以“最难集采”著称的2023年1月种植牙集采为例,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仍是主打高端市场的欧美品牌,比如诺贝尔、士卓曼,均有产品报出全场最高中标价——1855元;而主打性价比的韩国种植牙品牌,目前占中国约50%的市场份额,此次集采中,中国市场销量前列的奥齿泰、登腾两大韩国品牌纷纷报出较低价格——770元/套;尽管国产品牌产品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国产品牌产品销售份额占有率尚不足10%。所以,天塌下来先砸的是个子高的,而被挤掉的进口器械市场份额将普降甘霖式成为“矮个子”国产品牌疯狂生产的营养液。

二则,集采的实操是以量换价从工厂拿货,砍掉中间商。集采的原则在于,挤压中间渠道商的利润空间,实质降低医保和患者等终端支付方的支付价格。而对于厂家而言,集采中标价只要和之前给经销商的出厂价差距不大,并没有太大影响。比如临床常用的神经介入球囊扩张导管由原来的17000元降至5000元(降幅70%)[3],而此器械出厂价约6000元(实际降幅16%),中间差价12000元主要耗费在了进院招投标、经销商抽成、医药代表推广,以及商务宴请、科室公关等灰色地带。

三则,集采的愿景是配合医疗反腐,挤压回扣空间。2018年2月,国家卫计委公开宣布我国公立医院已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科室从此失去药品的加成奖金。而作为老百姓的切身体会就是去医院门诊看病,少有医生热衷开药了,甚至会问你家里有什么药,有就不用开了。可见,处方和药品的分离,是切开了回扣的链条,而集采就是直接保送中标厂家进院,免去了路上的雁过拔毛。但器械又不同于药品,高值耗材的使用场景多为手术室,术者往往还是具有很大的自主权。诚然,集采还是挤压了器械厂家和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而术者在面对较之前小得多的诱惑,更大概率会作出科学客观的诊疗。医者仁心,但不要挑战人性

镜头再回到会议室,小谢在讲完了自己的腹稿以后也觉得没啥可以输出的了,这时投资人抬头说道:“会后把你们创新医疗器械申报的schedule整理下发给我们”,然后又埋头看手机了。小谢拿眼看了看不知是冷静还是高冷的投资人也没什么问题要问了,寒暄几句后就退出了会议室。出来后,小谢去走廊点了根烟,心想:医疗器械集采,卷的却TM是创新医疗器械

第三回 』

攻守兼备的经济战

夕阳余辉洒落在生物医药产业园各个角落,出来透口气的小谢驻足在一个自动贩卖机前面,正准备拿一瓶康师傅冰红茶,一看价格3.5元,“Shirt!不一直都是3块的吗?!”茅台涨价也就算了,反正咱也不喝,现在连冰红茶也涨了。这,就是通胀。

2023年是大疫三年后的第一年,必须是全力拼经济的一年。万亿国债发布和医疗器械集采,两条平行线事件却遥相呼应。

万亿国债发布是攻,是国家经济攻坚战。万亿国债的落地,财政部明确指出“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这意味着,11、12月份 ,要突击花掉5000亿,在接下来的2个月内,这笔钱将流向市场。因此,中国将迎来一个跟今年风格完全不同的四季度。

医疗器械集采是守,是国计民生保卫战。一方面,未来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医药科技进步等因素,将对医保资金池带来日益增加的压力;另一方面,中国老百姓在经济低迷时不敢花钱最重要还是来自“因病返贫”的担忧。

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不效仿欧美高福利全医疗保障呢?诚然,这是欧美人民月光消费的底气。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是不现实的。既然开源不成,就只剩下削减医疗开支节流了,但医药集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23年8月拜登政府《通胀缩减法案》首批纳入联邦医保谈判的10种处方药,马上遭遇了阿斯利康等众药企的围攻,几经周折才迈出美版集采第一步。

下班路上,小谢一边开着车,一边还在想着这集采对自己个人是好还是坏?作为医械从业者,自己项目组一款产品即将集采,意味着项目奖金也得打骨折了;而作为一个普通百姓,自己以后真有个不幸被推进手术室时,医保基金带量采购就是自己的救命稻草。

第四回 』

冥思

刺激了经济,保卫了民生,牺牲了医疗器械行业?

这事得分开看,对于不成规模的耗材厂家无疑是经受不住集采冲击的,但对于能完成自动化升级、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器械厂家,将是集采最大受益者。比如湖南埃普特凭借技术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截至2023年10月31日中标数量第一,中标产品为PTCA球囊导管、导引导丝、亲水涂层导引导管、冠脉导引导丝等,成为了介入鞘管领域的标王

资料来源:药智医械数据 [2]

而集采下,留给初创小公司的路越来越窄了:① 要么凭借硬技术研发创新医疗器械;② 要么瞄准利基市场研发小众/罕见病器械;③ 要么聚焦于创新项目前期开发,临床前确认安全有效后即出售项目,效仿以色列项目生产流水线模式,这种模式在上篇也有提到<战火涅槃以色列:犹太人不会放过卖创新医疗器械的生意>

风物长宜放眼量,集采是冬天,也是春天。

『 尾声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 A Tale of Two Cities

这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却不是一个没有战火的世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第二大国家,医疗器械行业受其利;但国家民族被外部势力所针对,医疗器械行业也必受其害。如2022年信达生物PD-1出海美国被FDA否决,民族之光折戟沉沙。

回到家,疲惫的小谢窝在沙发里,左手从香烟盒夹出了最后一根烟,右手拇指顺势按下火机,一撮火苗喷薄而出。小谢没有急着点烟,而是望着这撮火苗出了神:他想自己是幸福的,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他想自己是幸运的,赶上了医疗器械这样一个朝阳行业。

国家富强,行业方能兴旺。

他懂。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