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带来的阴影还在扩大之中,作为CXO领域领头企业的药明生物,正在蒙受一场又一场阵痛,质疑的声音随之而来。但刚刚,大反转来了。法案的始作俑者Mike Gallagher, 这个共和党连任4届的威斯康星州众 ...
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带来的阴影还在扩大之中,作为CXO领域领头企业的药明生物,正在蒙受一场又一场阵痛,质疑的声音随之而来。 但刚刚,大反转来了。 法案的始作俑者Mike Gallagher, 这个共和党连任4届的威斯康星州众议员周五宣布提前离职,4月中旬生效。 据说他的离职主要是来自共和党内部的压力,当时德州边境移民大量涌入美国之际,共和党发起了针对拜登政府的一个负责国安的部长的弹劾,但是因为这个Mike Gallagher临阵倒戈,没有投赞成票,导致弹劾失败,因此共和党内部对此人非常不满。 法案的提议人都离职了,不知道这样的法案还怎样进行下去? 这个事情还可以继续跟踪看看后面的进展,但我感觉更重要的,还是要看药明生物的基本面。 3月26日,药明生物刚刚发布了自己的年报。 今天,我们就结合这个年报,以及目前市场上的各种信息,来分析下药明生物目前的处境和未来的走势。 第一,药明生物估值会面临瓦解吗? 首先得坦率承认,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是药明生物上市多年以来遭遇的最大危机。 但药明系还是扛住了。 3月18日,处在舆论中心的药明康德率先发布了年报。年报拿出了扎实的数据:2023年,药明康德营收跨入四百亿规模;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首次破百亿。 从财报整体来看,收入虽然不及预期,但仍有想象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账面归母净利润增长达到9%,比营收增长势头还要猛烈。 3月26日,药明生物的年报也出炉了。 收益同比增长11.6%,达到170.3亿元;毛利同比增长1.5%,为68.3亿元。 尽管2023年面对一堆烦心事,但药明生物综合项目总数再创新高,达到698个,新增综合项目数达132个,创下单一财年内非新冠项目新增数目历史新高。 剔除新冠项目,临床后期和商业化生产收益同比大幅增长101.7%,未来收益增长潜力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药明生物还宣布,未完成订单总额达206亿美元,意味着仅凭此项,未来至少3到4年药明营收基本不会负增长。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可以从这份年报中看出: 药明生物在全球的布局进一步完善,目前的产能正在加速释放。 拿药明生物的爱尔兰基地来说,2019年2月破土动工的时候,那边还是一片草地,现在已经成了当地最先进的生物制药基地,这个基地前瞻性地组合了多个4000升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在运营后短短9个月内获得了爱尔兰健康产品监管局(HPRA)首个GMP认证,2025年的产能已经接近订满。 自2020年以来,药明生物在德国先后收购了两个先进的生产基地,面积3万平方米的伍珀塔尔基地原液总产能将翻番,预计从1.2万升增长至2.4万升。药明生物在美国的基地产能也在提升,新加坡一体化CRDMO中心在今年3月开工奠基,未来将成为新加坡首个专注于生物药端到端服务的综合型CRDMO基地。 药明生物这次带着自豪宣布: 凭借强大的服务能力和充沛的产能,可以确保在四周内启动任何新项目。 药明生物手里又不是没有牌,怕啥? 第二,脱钩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很多人都在怕中美的生物医药脱钩,觉得脱钩就是“末日”。 其实很多美国企业界的人也在反对脱钩,因为几乎所有与中国CXO合作的公司都希望在寻找替代者方面遇到问题,美国行业内对创新药的脱钩意愿并不强烈,一是美国创新药对我们顺差;二是行业合作属性大于竞争属性。 药明系已做到CXO领域龙头位置,实力(高效降成本)不可撼动,封杀药明会实实在在对美国医药行业产生损害,这一点是肯定的,脱钩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势必会遇到极大的阻力。 大疆就是一个例子,美国不允许政府购买大疆产品,但是不妨碍大疆还是占据了美国80%的市场份额。 拦得住吗? 中国创新药企在美的临床和新药还在批,他们知道,医药他们自己最有优势,同时,他们也需要全世界最好的药帮他们自己治病。 再说,生物医药脱钩也不是啥新鲜事,早在2022年2月,美国商务部将药明生物列入未经核实清单(UVL),当日药明生物盘中一度跌幅达30%后停牌。到了9月份,拜登签署一项鼓励美国生物技术生产和研究的行政命令,结果第二天,药明生物又跌20%。
要相信资本的判断力,更要相信美国的法案不是人类真理,药明生物依旧是目前阶段内“最拼”的公司之一,而且美国目前尽管是最大的生物药市场,但中国的创新药市场环境正在恢复,虽然恢复还不是最完美的,跟欧美比起来还不那么强劲。 但可以看到,过去二十年,中国从一个只能生产良莠不齐的仿制药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可以在全球市场生产创新药的玩家,对美国的制药业的绝对优势构成了切实的挑战。 中国药企的未来是星辰大海,国内市场的成长性未来可期。 第三,药明生物本质是消息面和情绪面的博弈 最大的恐惧,就是恐惧本身。 美国对我们的压制肯定是全方位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药明生物一直都在深化本土化战略,加强与美国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沟通合作,确保公司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同时,药明生物还加大了对全球其他关键市场的布局力度,在一个不确定的格局中,用最大的努力维持了确定性。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双厂战略”。 早在2018年甚至更早时候,药明生物就开始执行“全球双厂计划”,与药明生物签约的合作伙伴,可以选择在药明生物在中国、欧洲和美国的任意两个基地进行商业化生产,保证产品的全球供应,同时消除在不同供应商之间进行技术转移的风险。 效果也是明显的,从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来看,欧洲地区收益比例明显提高,从2022年上半年的18.0%增长至30%,侧面印证“全球双厂生产”策略可行性。 我们也要看到,港股上市公司受负面消息波动有其特殊性,最容易受负面消息的影响,腾讯、联通、复星医药这些公司当年都曾深受其苦。 药明生物今天当然也不会例外。 2024年是美国大选之年,“狼来了”的故事恐怕还将反复上演,消息面和情绪面博弈之际,更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 首先我们站中国,我们支持中美友好,反对脱钩。 其次,我们站在药明数万员工和数万公众股东这一边,支持企业为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生存空间去抗争,不要被恐吓吓倒,也绝不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利益拱手让人。 当年,德国人看不起中国的汽车,觉得中国汽车是垃圾,现在十六年过去了,比亚迪的电动车已经整船整船的运到了德国的港口。假以时日,我们相信中国的创新药一定会全面走向世界。英伟达二十多年股价涨了1万倍,中国创新药未来几年翻个倍应该问题不大吧? 如果药明生物能够渡过次劫难,只会从中国进口原料药和中间体的印度,只会背地里暗喜的三星生物哪个配做药明的对手?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我们要有较高的警惕和灵活的反应,更应该有必胜的信念和前进的勇气。 固然我们离不开欧美的创新药,但是欧美也离不开我们的东西,药明生物做的生意,“把一纸创想变为可以改变生命轨迹的生物药和疫苗”,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染指的。 像Mike Gallagher这样的政客未来还会不会提着大棒,守在我们经过的路上? 我觉得一定会。这样的事情,他们曾经对东芝干过,对李文和干过,对中兴和华为干过,现在也在对TikTok这样的公司继续干着。 围攻“假想敌”的故事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当然,不论事情如何千变万化,总会有人在每一次天平变动中把握自己的机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繁花春天。 来源:奔流财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