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可能有的老读者会认为,我又来批评燃石,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今天我要谈的,是另一家国际基因检测巨头,23andMe,它快倒闭了。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小动作将它再度拉入了我们的 ...
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可能有的老读者会认为,我又来批评燃石,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今天我要谈的,是另一家国际基因检测巨头,23andMe,它快倒闭了。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小动作将它再度拉入了我们的视线当中。 3月13日,根据美国知名科技网站Gizmodo的报道,23andMe被指控在用户已经关闭自动续费功能的情况下,仍然在后台偷偷地重新开启自动续费开关。自从2023年以来,已经有130 23andMe的股价再度大跌,上周五收盘时只有0.40美元,和一个月前相比,又跌去了50%。 一代基因检测巨头,即将坠落。 01 时代“弄潮儿” 23andMe创立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八卦很多,这些八卦主要来自于它的创始人,安妮·沃西基(Anne Wojcicki)。 安妮于1996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生物学学系,23andMe,则是她和琳达·埃维(Linda Avey)在2006年共同创立的。 安妮是Google联合创始人、Alphabet总裁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前妻这件事,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但实际上,双方的关系还要更亲近些。 1998年,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两人创立Google的时候,租的那个车库办公室,就是安妮·沃西基(Anne Wojcicki)的姐姐,苏珊·沃西基(Susan Wojcicki)她家的,而她姐姐,也是YouTube的首席执行官。 所以,在2007年,安妮和谢尔盖两人结婚之后,23andMe也 而从此以后,23andMe的融资就像开了挂一样,B轮和C轮融了6000万美元。 2012年的D轮融资,获得了5000万美元。 2015年,23andMe宣布完成了高达1.15亿美元的E轮融资,公司估值达到11亿美元,这一轮融资由Fidelity领 到了2017年,F轮融资的金额又往上跳了一跳,达到了2.5亿美元,这一轮融资是由红杉资本领 到了2020年12月,在上市前,23andMe再次筹得8250万美元,领投方包括红杉资本和NewView Capital。 在2021年6月,23andMe通过SPAC方式在纳斯达克上市,估值35亿美元。 当然,上面只是我能查到的一些数据,根据CBINSIGHT的统计,23andMe总共进行了26轮融资,融资额度高达8.8亿美元,如果加上上市时筹集的6亿美元,那就是14.8亿美元。 风光无限。 02 极速坠落 对于23andMe来讲,最后的高光时刻定格在2021年11月5日,当天股价报收13.25美元,整体市值冲上了60亿美元。 而之后,则是无尽的跌跌跌。 2022年12月30日,股价报收2.16美元,较2021年的最高点,已经跌去了85%。 而到了2023年9月29日,股价报收0.98美元,这已经地域纳斯达克1美元最低股价门槛,开始直面强制退市了。 而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23年11月,23andMe遭受了一起严重的黑客入侵事件,有接近700万客户的信息,其中包括大量的种族和祖先等铭感数据,被黑客窃取。 而更麻烦的是,其中410万份基因数据资料在黑客论坛上被泄露,这其中主要涉及英国和德国的用户。这个行为将本次数据泄露事件从简单的用户隐私侵犯,上升到了对个人用户安全构成威胁的层面。 而这还可能不是23andMe的第一次数据泄漏。 有报道说,在当月的早些时候,就已经有100万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的被盗数据资料被泄露了。 这些愤怒的用户向23andMe发起了集体诉讼,要求给与赔偿,在今年的3月15日,该诉讼已经被正式提交到旧金山法院。 当前,根据WSJ的预计,在一年之后,也就是2025年,23andMe会烧光所有现金。 离破产一步之遥。 03 崩溃的商业模式 有不少分析认为,“伪需求”是23andMe快速衰弱的关键。 因为用户只会消费一次,因为重复做基因检测没有什么意义,而且基因检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价值,最多,只能作为一种有趣的谈资。 但,这个原因是真的么? 23andMe不是一家成立只有几年的公司,在2021年,它达到它的市值高点时,已经成立了十五个年头。 在这十五年内,23andMe从未盈利过,但是,它从没缺过钱,而且,无名之辈,还没有投资23andMe的资格。 甚至上市也不是把23andMe打落神坛的关键因素,毕竟,其上市的市值仅为35亿美元,而最高点冲到60亿美元,几乎翻倍。 对基因检测“伪需求”这个话题的争论,实际上很早就被提出,它并不是在21年后才开始出现的。 这个话题并没有影响到23andMe在融资和上市方面的高歌猛进。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23andMe持续了15年的商业逻辑彻底崩坏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回答另一个问题: 23andMe的产品,是它的基因检测试剂?还是它的股份? 从我的角度来看,是它的股份。 基因检测试剂,实际上是为了销售它的股份,而进行的广告投入,这种模式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就是All to VC模式。 这种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创业公司发展策略,其核心目标是为了吸引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VC)的关注和资金支持,而不是直接专注于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用户体验或立即的盈利能力。 采取这种模式的创业公司往往会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公司追求快速的用户增长和市场份额扩张,这种增长通常会通过补贴、广告和营销活动来实现,当然,这也意味着短期内的高成本,以及潜在的亏损。 因此,公司会特别专注那些能够展示其增长潜力的关键指标,比如用户增长率、活跃用户数、用户留存率这些对VC具有吸引力的数据和指标。 其次,讲故事能力是这类公司最重要的能力。公司会构建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又或者是愿景,来展示其长期潜力和市场颠覆能力,从而吸引VC的兴趣。 最后,这类公司采取资本密集型运营模式,主要依靠外部融资,而不是自我盈利来实现增长,并且最终的目标是通过IPO,或者被大公司收购来实现早期投资者和创始人的退出,及获得回报。 这种的模式的优点在于,如果成功,就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增长和市场领导地位。 当然,缺点也很大,这其中包括对外部融资的过度依赖、缺乏可持续盈利模式、以及在资本市场不稳定时可能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 所以,23andMe的急速坠落的原因,呼之欲出。 在2022年3月16日,美联储宣布了加息,而这一轮创纪录的快速加息,让资本市场上,出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All to VC这个商业模式的崩溃才是导致23andMe陷入如今局面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我会如此笃定? 因为还有很多投资23andMe的著名VC尚未通过IPO退出,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红杉资本。 美国红杉资本给23andMe投了1.45亿美元,在其上市后尚未减持任何股份,如果按照现在的股价来说,其持股价值大约为1800万美元,缩水近九成。 04 最后的话 从我的角度来看,并没有觉得,利用资本赚钱和利用产品赚钱,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 因为钱就是钱,而企业的使命,就是合法的赚钱。 而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所谓的纯粹和追求极致。 有的时候,企业需要靠资本来赚钱,有的时候,企业需要依靠产品来赚钱,如果只让自己专精在其中一个方面的话,诚然,当环境不发生变化的时候,会发展的很快,但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呢? 倒下的也很快。 但环境,终究还是会发生变化的,就像23andMe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的一样。 所以,保持自己的灵活性吧,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来源:诊断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