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创业赔了两千万又起死回生

解读 鹏哥
2024-5-31 15:03 175人浏览 0人回复
来源: 一介书生小郭郭  收藏 分享 邀请
摘要

杨博士来郑州了,约着晚上一起吃个饭,正好在郑州,也好几个月没见了,就把出差的票改到第二天一大早,晚上好好交流一下。晚上聊天得知,他已经初步转型成功,今年有信心把医美产品做到三四千万,真的是起死回生,杨 ...

 杨博士来郑州了,约着晚上一起吃个饭,正好在郑州,也好几个月没见了,就把出差的票改到第二天一大早,晚上好好交流一下。


晚上聊天得知,他已经初步转型成功,今年有信心把医美产品做到三四千万,真的是起死回生,杨博士的故事我亲眼见证,很值得写一下。

初始杨博士是21年看到的一篇新闻,“博士返乡创业,借“郑州速度”成行业新势力”,因为是IVD行业,所以就重点关注了一下,知道了郑州普湾医疗,同时也为杨博士的家乡情结打动,没想到短短两个月之后我们就在郑州见面了。

当时达叔文章中提到了杨博士,达叔星球里杨博士留了微信,就加了一下,他也看过我的文章,就约着在郑州见面。见面简单交流一下,没想到还是周口老乡,两个县挨着,父辈都养猪,从小就干过养猪的活,老乡关系加上类似的经历,很快就熟悉起来了。

第一次见面,在我家楼下一个小饭馆,喝点酒,两个年轻人就雄心勃勃的探讨中国的医疗行业,要引领中国医疗行业征服全球。他当时的创业理念就七个字“高端医疗国产化”,很多投资人不理解,因为他搞的有IVD,医美,眼科等等,投资人觉得不专业,我一看就懂了,这是很好的市场模式,说明杨博士不仅懂研发,也懂市场。他研发出身,医疗器械多少大类又细分多少小类,那些领域进口把控,市场容量又大,他又能突破技术,就先从那些开始,于是选择几个产品开始做。这七个字看似简单,其实花了两千万的学费悟到的,今年他医美产品做三四千万,也证明他的创业逻辑是对的。

杨博士是80后,创业前是IVD上市公司研发高管,年薪百万,在北京也安了家,继续当高管,也能轻松稳定的生活。之所以出来创业,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觉得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整个公司的IVD产品线都是他开发的,帮助公司上市,但个人收入没太大提升,也没股份,他的同事有出来创业成功的,他投资的一些公司也有成功的,回报率很高,综合考虑就出来创业了,创业之前把房贷还完了,想着万一失败,不至于拖累家人。

17年开始创业,抱着回报家乡的想法,选择了郑州,助力郑州高端产业发展,郑州也在招才引智,给了很多好政策,不少同学朋友也纷纷投资。刚开始没经验,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产品,目前老东家卖的很火的产品,觉得轻车熟路,即使价格比老东家低一半,利润也很可观,随便卖个上千万,就盈利不少。厂子建了,人招了,没想到没那么顺利,产品虽然开发很快,但出来的时候竞品更多了,竞争更激烈,在实验室再完美的产品到市场也有个优化的过程,产品稳定时,已经处于产品周期的末尾了,成功因素中最关键的天时已经丧失了。

为了把产品卖好,高薪挖了大厂的销售高管组建营销团队,想着这位高管在大厂管理着几个亿的生意,有成熟的客户和团队管理经验,到他这儿轻松卖个千把万应该不难。殊不知又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又赔了大几百万,创业资金进一步烧干,在大厂出业绩主要靠平台,大厂有品牌力,稳定的渠道,有市场、技术、客服等团队支持,在小厂没多余的钱提供这些支持,全凭个人能力,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最后闹的不欢而散。杨博士觉得大厂高管没出业绩,大厂高管觉得杨博士支持力度不够,应该再招几十人配合才能完成任务,殊不知目前营销团队每个月都在赔钱,公司已经负债运营了,再招聘几十人,资金立马就断了。

创业短短两三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自己积累多年的资金和投资人的钱已经赔完,这时候有投资人逼着退出,哪怕之前再好的同学、朋友关系都闹掰。员工知道公司的状况,也要离开,晚发一个月工资都不行,哪怕给原始股挽留都不行,杨博士只能借钱发工资。这时候杨博士深刻理解前老板的做法是对的,不能让员工翅膀太硬,早硬早飞,而且大概率会成为对手,只有一起共患难的才有可能长久,杨博士在山穷水尽时,也有愿意共患难的员工和投资人。

创业真的像赌博,已经赔了上千万了,很渴望赶紧赢回来,不愿意下牌桌,就把北京房子抵押贷款,也四处拉投资,这时候已经醒悟了,作为小公司在大公司屁股后面追成功几率太低,而且IVD行业巨头很多了,就考虑换赛道。

冷静下来之后,杨博士把眼光看的更长远,他本身学的就是机械专业,把眼光放在整个医疗器械行业找机会,把各种大类小类仔细分析了一遍,发现有很多机会,有不少进口把控的设备、耗材,他能搞出来,也能控制成本,而且竞争很小,悟出了“高端医疗国产化”七个字作为创业方向。

创业方向确定之后,先选择医美、眼科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民营机构多,更关注价格,而且市场很乱,有不少都没证,他能发挥报证的优势(之前在上市公司报过很多证),有证的正规产品他可以给渠道报低价甚至代工。

首先开发了钝针产品,拿到了三类注册证,国产第一张注册证,之前进口有注册证。这款产品用量很大,医美机构打玻尿酸,打需要避开血管的特殊药物都需要用到。这时候杨博士开始亲自跑业务,给相关渠道报价格,有证产品和没证的价格差不多,自己给自己集采,导致其他公司也没法报证了,空间划不来,没人和他竞争,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单款产品在民营医美市场做到了将近50%的市场占有率,公司也起死回生。

在民营市场市场站稳脚步之后,杨博士把眼光放到整个医美行业和公立医院,锐针和五针九针等水光针头也拿到证了,都是有门槛的三类证,针剂和设备也在拿证中,也帮公立医院皮肤科开展医美业务,增加创收,医美是刚需,毕竟老百姓还是对公立医院更信任,民营医美机构的确鱼龙混杂,参差不齐,各种医疗事故的负面消息也经常报道。

如今医保没钱了,套医保的好日子已经成了过去式,医院的日子很难过,要想新的创收路子,而消费医疗就是不错的创收路子。民营医疗发展最好的三个方向,医美,口腔,眼科,就是因为原来公立医院没重视这些方向,公立医院的观念是治病救人,做个微整形,补个牙,做个近视矫正觉得都不是病,不需要去医院,在公立医院没关注的市场,民营医院快速发展起来,一家爱尔眼科一年营收都二百多亿,市值千亿,超过大部分公立三甲医院。所以公立医院想要生存,更好的生存,也要转变观念,从原来的治病救人到让生命更美好,这也符合当下人民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医院增加这些业务很简单,有开展的条件和基础,以医美为例,我做过调研,之前推结核T细胞项目,跑过很多皮肤科,因为有些免疫性皮肤病需要用生物制剂,用药前要排除结核。只要是二级医院基本上都有皮肤科,但都是治疗皮肤病,也碰到一些有想法的公立医院皮肤科开的有医美项目,效益都特别好,人很多,科室有钱,装修的都特别好。

如今各种集采,医保控费,导致传统业务不好做,经销商都在苦苦转型,但转的很辛苦。上次去成都给一个经销商指导转型,她做了二十年医疗,药品集采转耗材,耗材集采转检验,检验又集采,真是没活路了,但公司这帮员工要养活,积累这么年的关系又不想丢。

之前的转型都是治标不治本,只是多活了几年而已,因为做的还是医保产品,只要量一大,医保就集采,毕竟是医保付钱,医保紧张的局面很难缓解,除非国家发达到共产主义哪天,医保作为买方有全权利有动力集采。做医保产品别指望挣大钱,只能薄利多销挣点辛苦钱,想长久,只能做非医保产品,而医美就是不错的选择,爱美人士去民营医美机构都是自费而且花费高,如果公立医院有医美项目,肯定更愿意去医院,我妻子现在就经常去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美容项目,觉得比民营更放心。

来源:一介书生小郭郭

0

路过

0

雷人

0

握手

0

鲜花

0

鸡蛋

本文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推荐阅读
体外诊断网是宇翼科技旗下品牌,定位于全球体外诊断领域服务平台,我们追求及时、全面、专业、准确的资讯与数据,致力于为企业及用户服务。
  • 微信公众号

  • 微博账号

  • 商务合作

  • Discuz! X3.5 | Copyright © 2015-2023 | 宇翼科技
  • 免责声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浙ICP备18026348号-3|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3225号